[发明专利]公路隧道路面反向冒水快速处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7345.9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文竞舟;粟海涛;任志华;宁德飚;苏加强;陈发本;陈泽富;杨绪祥;狄国权;徐世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路面 反向 快速 处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反向冒水快速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山区公路交通路线中的一种穿越岩土体的关键性构筑物,建成后在运营期内的隧道洞内路面的安全状况对行车的舒适度和隧道洞内交通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中大部分隧道结构均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这一型式,复合式衬砌是由喷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防水层组合而成的隧道衬砌结构型式,在设计与施工中通过设置多道防线,层层设防,整体上从防水体系上是一个半包式的防水体系,基本解决了隧道除路面外的渗漏水现象,但设计时却忽视了应对路面防水措施进行加强。由于公路隧道的开挖掘进改变了山体内部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山体内地下水向隧道开挖临界面渗流,当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防水板铺设后,二次衬砌浇注完成,地下水被堵截,只能向洞内防水薄弱环节路面底渗流。由于路面以下填充层混凝土标号低、平整度较差,且填充层铺筑时距掌子面较近、湿度大,渗流不容易察觉;只有当洞内路面铺筑完,路面干燥后特别是经过雨季期间,通过干湿期间的不同比对,路面反向冒水现象的病害就显露出来。
当隧道洞内反向冒水的水量和程度持续增加,极易在隧道路面的车辙与表面凹槽等不平整处和破损处形成积水,导致隧道洞内道路表面覆盖一层水膜,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由于水膜的润滑作用,轮胎与隧道路面的附着系数显著降低,导致制动失控,转向不灵,汽车很容易发生侧滑,偏离正常的行驶方向。在隧道洞内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车尾形成的水雾会影响车辆驾驶员的视线而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在针对运营隧道中采取合理的处治方法根治路面冒水这类病害,最好是快速、可靠且有效,尽可能减少对隧道运营中交通的干扰;需要指出的是,运营隧道的路面冒水处治方法应与建设期中施工方法应存在根本的不同点,是施工处治方法应尽可能减小对通车的影响。
目前处治隧道路面渗水最为常见的一种的方法是开槽后,简单的埋设PVC花管,针对隧道路面纵缝渗漏水特别严重,对有渗漏水地段纵横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凿开,在填充层处理设PVC花管引向边沟,然后回填,同样的也有将PVC花管换成软式透水管。由于管道引排量较小不能很好的适应隧道地下水丰富时的排水,由于开槽埋设PVC管使得路面平整度降低,另外地下水中的泥、砂等杂质易堵塞PVC花管的孔造成无法引排,且PVC花管强度小易被破坏。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措施是在路面出现冒水的部位沿垂直隧道轴线的方向作两条平行切割线、并向下依次凿除沥青层和水泥混凝土层以形成切口呈三级台阶状的填埋槽,该填埋槽内设有与路面纵向边沟相连通的多孔钢质水管,多孔钢质水管的两侧和顶部密实填塞有碎石透水层,其上覆盖油毛毡和钢板,最后在钢板上浇筑水泥混凝土层和恢复沥青层。此方法同样由于管道引排量较小不能很好的适应隧道地下水丰富时的排水;多孔钢质水管在工程上本身是需要进行定制,需要根据不同的隧道路面反向冒水的程度进行定制,适应性不高;地下水中的泥、砂等杂质易堵塞多孔钢质水管的孔造成无法引排;采用在钢板上浇筑水泥混凝土层和恢复沥青层后,必须经过相当的一段养护时间后才能开放恢复交通,对运营隧道的交通干扰较大;该技术方案的所形成切口呈三级台阶状的填埋槽以及后续一系列实施在运营期处治施工时有一定的施工难度,操作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反向冒水快速处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排量小,排水管道易堵塞,施工难度大操作复杂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反向冒水快速处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路面反向冒水的部位开挖安装槽,并对安装槽的槽沟进行清理并确保安装槽的槽底平整;
b.将槽钢铺设在安装槽内,且槽钢的开口朝向安装槽的槽底,槽钢与安装槽的槽底围成排水通道;
c.利用环氧树脂混凝土填补槽钢的两侧与安装槽的缝隙和槽钢顶侧与路面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步骤a之后,在安装槽的槽底铺设土工布。
进一步地,步骤b之前,在槽钢外包裹土工布。
进一步地,步骤b中,将槽钢的一侧侧壁紧靠在安装槽的一侧侧壁上;槽钢的另一侧壁上,沿槽钢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钢构件,钢构件用于固定槽钢。
进一步地,安装槽的截面呈矩形,安装槽的起点为路面冒水部位,终点为距离冒水部位较近一侧的隧道路边的排水沟。
进一步地,安装槽的槽底沿起点到终点方向具有坡度。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混凝土包含环氧树脂胶、聚合物水泥砂浆和骨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