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支撑罩和车辆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801.X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雨宫稿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支撑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支撑罩,并且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悬架支撑罩的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2007/019935的国际公开中所公开的悬架支撑罩中,圆形的轴孔形成在面对悬架的上端部的中央部的区域,且该轴孔的边缘部是朝向车辆上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周围处,多个悬架安装部设置成使得沿突出部的周向排列。用于安装悬架的上端部的悬架安装孔形成在这些悬架安装部中。进一步地,多个肋从突出部的外周以放射状的形式延伸,且悬架安装部分别布置在邻近的一对肋之间。注意的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3-173485号是涉及悬架支撑罩的另一个现有技术文件。
在如上文所述的悬架支撑罩中,可通过多个肋来提高相对于来自悬架的输入的刚性。然而,要考虑的是,在来自悬架的输入施加至悬架安装部时,悬架安装部以及其周围区域将会局部变形。因此,从提高刚性的角度上,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悬架支撑罩和车辆前部结构:所述悬架支撑罩和所述车辆前部结构有利于提高相对于来自悬架的输入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悬架支撑罩,包含:
顶壁,在所述顶壁中,轴孔形成在面对车辆的悬架的上端部的中央部的区域;
突出部,其由在所述顶壁的所述轴孔的边缘部朝向车辆上侧突出来形成;
多个肋,其从所述突出部的外周朝向所述顶壁的外周侧延伸;
悬架安装部,其设置在所述顶壁处在所述肋中的彼此邻近的一对肋之间,且所述悬架的所述上端部安装至所述悬架安装部;以及
悬伸部,其在所述悬架安装部和所述轴孔之间,从所述突出部朝向轴孔侧局部地伸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悬架支撑罩中,当来自悬架的向上的输入施加至悬架安装部时,悬架安装部和在其周围的区域变形从而变为朝向车辆上侧凸出。此时,如下的一对肋变形从而移动离开彼此:所述一对肋彼此邻近且悬架安装部在其之间。结果,在突出部处的在悬架安装部和轴孔之间的区域被拉拽,从而沿上述的移动离开的方向被拉伸。然而,本发明具有从所述区域朝向轴孔侧伸出的悬伸部。由于所述区域的变形可通过悬伸部抑制,因此这有利于提高相对于来自悬架的输入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第一方案的悬架支撑罩,其中所述悬伸部的在所述轴孔侧的端部包含沿所述一对肋彼此邻近的方向延伸成平面状的平面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悬架支撑罩中,如下的悬伸部的轴孔侧的端部包含平面部:所述悬伸部在悬架安装部和轴孔之间从突出部朝向轴孔侧局部地伸出。所述平面部沿一对肋彼此邻近的方向延伸成平面状,即,沿如上所述地在突出部处的在悬架安装部和轴孔之间的区域被拉拽的方向延伸成平面状,其中所述一对肋彼此邻近且悬架安装部在其之间。由于此,应力可分散在整个平面部范围内,而因此,这有利于使得不会发生应力的局部集中。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第一方案的悬架支撑罩,其中所述悬伸部包含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突出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轴孔侧延伸。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悬架支撑罩中,在悬架安装部和轴孔之间从突出部朝向轴孔侧局部地伸出的悬伸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突出部的上端朝向轴孔侧延伸。延伸部延伸的这个区域为如下的区域:在如下的一对肋变形从而移动离开彼此时被最强烈地拉拽的区域,所述一对肋彼此邻近且悬架安装部在其之间。因此,通过将延伸部设置在所述区域,可有效地抑制所述区域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第一方案的悬架支撑罩,其中所述悬伸部具有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轴孔侧增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悬架支撑罩中,在悬架安装部和轴孔之间从突出部朝向轴孔侧局部地伸出的悬伸部具有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在突出部的轴孔侧增加。在例如悬架支撑罩通过铸造制成的情况下,所述增厚部可容易地形成。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第一方案的悬架支撑罩,其中所述悬伸部设置在如下一对假想线之间的整个区域范围:所述一对假想线分别是如下表面的朝向所述轴孔的中心侧的延长线,所述表面为彼此邻近的所述一对肋的与所述悬架安装部相反的侧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悬架支撑罩中,从突出部的上端朝向轴孔侧延伸的延伸部如上述地设置。由于此,在突出部的上端处,被如上所述的一对肋拉拽的整个区域的刚性可通过延伸部提高。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含:
前侧构件,其沿车辆纵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