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9646.5 | 申请日: | 2015-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郑赟;吴家凯;王晓东;马雪松;吕小兰;邓广义;范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7/02 | 分类号: | F01K17/02;F01K23/10;F02C7/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凝汽器 冷却水 回水 加热 气体燃料 方法 装置 | ||
1.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凝汽器排水端设置一升压泵,以抽取位于蒸汽轮机蒸汽循环冷端的凝汽器的冷却水回水,经过升压泵提升压力后,送入燃料气加热系统的水-气换热结构中,由升压泵提升的压力以克服加热系统设备的阻力为准;
2)利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凝汽器排水端的热水,在水-气换热结构与燃气-蒸汽联合机组的燃气进行热交换,将常温外接燃料气加热到燃气轮机要求的燃气温度;
3)将与燃气换热后的冷却水回水排进与大气联通的蓄水池,将蓄水池的出水端连通凝汽器的进水端形成冷却水回水闭环循环回路,或者通过冷却塔连通凝汽器的进水端形成冷却水回水闭环循环回路;或者将与燃气换热后的冷却水回水向外排形成冷却水回水开放式循环,凝汽器的进水端外接冷却水。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点所述的利用水-气换热结构,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外接燃料气加热,是指水-气换热结构的管内流通燃料气,管外流通凝汽器的冷却水回水,两种介质换热后燃料气被加热到燃气轮机要求的温度。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蒸汽轮机,燃料气加热系统的出气端连通燃气轮机的进气端,燃气轮机的排气端连通余热锅炉的进气端,余热锅炉的蒸汽输出端连通蒸汽轮机的蒸汽输入端,蒸汽轮机的排汽端连通凝汽器的进汽端。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的气体燃料为可燃性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煤气和工业废气。
5.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凝汽器(4)排水端设置升压泵(6),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燃气输入端设置水-气换热结构(5);所述凝汽器(4)的排水端连通升压泵(6)的进水端以输出热水,升压泵(6)的出水端连通水-气换热结构(5)的进水端(401),水-气换热结构(5)的进气端(501)连通外接燃气、出气端连通燃气-蒸汽联合机组的进气端,形成气体加热回路;水-气换热结构(5)的排水端(402)连通蓄水池(7)的进水端,蓄水池(7)的出水端连通凝汽器(4)的进水端或通过冷却塔(8)连通凝汽器(4)的进水端,构成冷却水回水闭环循环回路;或者水-气换热结构(5)的排水端(402)直接连通外界向外排水形成冷却水回水开放式循环,凝汽器的进水端外接冷却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包括燃气轮机(1)、余热锅炉(2)和蒸汽轮机(3),水-气换热结构(5)的出气端(502)连通燃气轮机(1)的进气端,燃气轮机(1)的排气端(503)连通余热锅炉(2)的进气端,余热锅炉(2)的蒸汽输出端连通蒸汽轮机(3)的蒸汽输入端,蒸汽轮机(3)的排汽端(303)连通凝汽器(4)的进汽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凝汽器冷却水回水废热加热气体燃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换热结构(5),为管式换热器结构或者板式换热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96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