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0018.9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5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亮;张艳鹏;于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绥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J7/00 | 分类号: | C08J7/00;C08L23/06;C08K9/10;C08K3/22;C01G23/00;C23C18/34;B29D7/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206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介电常数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Polyethylene,PE)是一种质轻无毒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卓越的电学性能,优良的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机械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中,尤其成为制备电线电缆及电力终端设备的主要材料。但聚乙烯材料的介电常数较低(1.5~2.2),导致该材料能量储存能力差,严重限制其在电缆终端平衡电场及电力终端储能设备中的应用。为提高聚乙烯材料的介电常数,通常方法是通过填加第二相陶瓷氧化物填料,如TiO2和BaTiO3等,来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目前的聚乙烯复合材料中,即使在填加高浓度陶瓷氧化物填料下,聚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并不高。如将质量分数为20%的BaTiO3加入到聚乙烯中得到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仅有3.19(Polymer Testing 32(2013)1342-1349)。目前现有陶瓷类填料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在高磁场条件下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低体积浓度(≤10%)陶瓷类填料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效果不显著,在高磁场条件下失效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晶化处理:向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钙的乙二醇甲醚澄清溶液中加入钛酸四丁酯,磁力搅拌均匀,经充分反应得到溶胶,然后点燃溶胶获得粉末,将粉末置于马弗炉中,以2~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700~900℃并保温1~3h,再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100℃,保温4~8h,冷却至室温,得到晶化的CaCu3Ti4O12粉体,其中,硝酸钙、硝酸铜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1:3:4;
二、施镀:将步骤一所得到的晶化的CaCu3Ti4O12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后加入到由硫酸镍、柠檬酸、水合肼、乙二胺和去离子水组成的镀液中施镀10~60min,镀液温度85~100℃,搅拌速率100~300r/min,控制pH值为12~14,装载量为10~30g/L,施镀后经过滤清洗,得核壳结构CaCu3Ti4O12@Ni粉体,其中由硫酸镍、柠檬酸、水合肼、乙二胺和去离子水组成的镀液中硫酸镍、柠檬酸、水合肼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0.16:0.14:0.6:1;
三、熔融共混:将步骤二所得到的核壳结构CaCu3Ti4O12@Ni粉体与聚乙烯颗粒置于转矩硫变仪中熔融共混10~60min,混料温度100~160℃,转速为20~40r/min,然后将均匀共混料装入模具,置于平板硫化机上热压成型,压力为0~15MPa,模压温度100~160℃,加压时间5~25min,冷却至室温,获得聚乙烯基复合膜,其中,核壳结构CaCu3Ti4O12@Ni粉体与聚乙烯颗粒的体积分数比为0.010~0.111:1;
四、磁化处理:将步骤三所得到的聚乙烯基复合膜置于磁钢气隙中高温磁化处理,磁场强度为0.1~1.4T,加热温度100~160℃,保温时间10~240min,冷却后制得聚乙烯/CaCu3Ti4O12@Ni复合材料,完成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绥化学院,未经绥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0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