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0864.0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7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廖瑞铭;许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5 | 分类号: | H01H13/85;H01H13/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降低触觉回馈能量耗损的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要求日益增高,适用的按键结构高度显著缩小。因此,习知按压行程较大的机械式按键结构已逐渐为小行程按键或触碰式按键所取代。然而,随着行程的缩小或采用触碰式输入,使用者通常难以感受到按压回馈,导致使用者无法确认按压操作是否完成,造成操作上的困扰。
目前已有以震动器产生震动以提供使用者按压回馈的设计,但此设计通常是在既有的按键结构加设震动器,或是震动器与按键结构的整合具有复杂的电路及支撑设计,不利于薄型化。再者,行动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或智慧型手机的屏幕键盘,在手指触碰时虽然会提供震动回馈,提示使用者已完成按压操作。然而,此类提供震动回馈的装置通常是使整个装置一起震动,或是使装置的某个面震动,无法提供独立与局部的回馈,不仅不利于操作确认,于震动时又产生较高的能量耗损。
因此,如何在薄型化同时达到有效的触觉回馈为按键结构设计的主要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以于提供独立及局部按压回馈的同时,降低回馈能量的耗损。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输入装置,其具有依据需求设计的键帽层,以加强震动效果、强化外观设计、提升操作便利或降低成本。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键帽层、电路层、触觉产生器、支撑结构层以及黏着层。键帽层具有键帽区及周边区,周边区邻接键帽区。电路层设置于键帽层下方。触觉产生器电连接电路层。支撑结构层设置于电路层下方,其中支撑结构层具有容置空间,且触觉产生器位于容置空间中。黏着层设置于键帽层及电路层之间,黏着层仅对应周边区。
于一实施例,键帽层于键帽区的厚度大于周边区的厚度。
于一实施例,键帽层于对应键帽区的下表面形成有凹槽,凹槽中填充填充材料,其中填充材料与键帽层的材料不同。
于一实施例,键帽层于对应键帽区的下表面形成定位部,且电路层具有定位孔,其中定位部自键帽层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以定位于定位孔中。
于一实施例,定位部自键帽层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定位部与键帽层的下表面形成空间,其中触觉产生器位于该空间中。
于一实施例,电路层的硬度大于键帽层的硬度,且电路层的厚度小于键帽层的厚度。
于一实施例,电路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构成,且键帽层选自于聚酯(PU)、热塑聚酯(TPU)、皮革、织物的其中之一。
于一实施例,电路层的厚度为0.05mm至0.5mm,且键帽层的厚度为0.1mm至0.2mm。
于一实施例,支撑结构层包含缓冲层及支撑层,其中支撑层具有开口,开口对应于键帽区,缓冲层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设置于容置空间的周围,突出部穿设于开口。
于一实施例,键帽层的上表面具有区域界定符以界定键帽区。
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含复数个如上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复数个按键结构的复数个键帽区藉由周边区连接形成单一键帽层,且黏着层设置于复数键帽区外的周边区。
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藉由黏着层仅设置于键帽区外的部分(即周边区),可有效降低触觉产生器发生震动时的动能损耗。再者,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装置可藉由不同结构设计、不同材质选择的键帽层,来加强震动效果、强化外观设计、提升操作便利或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电路层、触觉产生器及缓冲层的配置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D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电路层、触觉产生器、支撑层及缓冲层的配置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按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D为图2A的按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3A至图3D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爆炸图及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不锈钢管异径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断路器三位置电气指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