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图书涂画损毁功能的图书自助借还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2961.3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2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云;孙醒涛;吕俊英;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图书 损毁 功能 自助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书自助借还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助借还功能是现代图书馆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比较成功和受欢迎的功能。采用自助借还系统后,不但减少了负责借还书工作人员的数量,而且促进了书刊的流通频率和流通质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用户满意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但是采用自助借还系统后对图书损毁涂画现象的掌控能力比采用人工借还弱化了很多,图书的损毁涂画现象也呈现增加趋势,给图书馆造成了财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形象上的负面影响。
目前对这种现象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使工作人员在对归还后的图书进行整理时发现有损毁涂画现象而对借书人进行追责时,借书人也往往说借书时图书就已经损毁涂画了,而工作人员没有证据很难进行处罚。所以很多图书馆只能被动的采用培训、宣传等方式,希望通过提高用户的道德素养来减少这种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从技术上有人提出采用称重等方法,但是真正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也会大大增加设备的成本。目前的自助借还系统,基本都是读者主导整个借还过程,图书馆只负责系统维护和及时清箱整理图书。读者对图书是否损毁涂画基本不怎么关心,认为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该负责考虑的事情,但是工作人员很难对所有借还图书逐本进行清查。读者和工作人员在这个环节中彼此是被动孤立的,如果能使读者也参与到图书的清查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每个借书的读者都是监督者,那么图书损毁涂画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存在的图书涂画损毁难以监管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止图书涂画损毁功能的图书自助借还管理系统,其工作原理为:读者在自助借还系统上借书时,系统扫描后将显示每本图书的上次读者借书时状态,让读者确认现在图书状态是否符合,如果符合则确认后可继续操作完成借书,如果读者发现图书发生损毁涂画而系统中显示上次是正常,则可点击不符合中断借书过程,将图书送交服务台。工作人员一旦核实确认图书发生了损毁涂画,则通过系统借书记录追究上次借书人员的责任。由于读者借书数量有限制不会很多,而图书发生损毁涂画的比例相对很小,这种设置基本不会增加读者的借书时间。如果读者在借书时没有对图书状态进行认真检查核实,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追责到自己,这样读者的侥幸心理就会降低,积极的加入到图书状态的监督中来。如果读者每次都对借阅的图书进行认真核实,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由于借阅人造成的损毁涂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管理步骤为:
所述借书管理模块的操作步骤为:
读者在自助借还机的操作提示界面上首先选择“借书”;
系统提示读者放入读者证或校园一卡通;
自助借还机读入读者信息,并将读者信息与系统数据库信息核对;
如果读者具有借阅资格,系统提示读者将图书放置在自助借还机指定位置,将条形码对准红外扫描线完成图书扫描读取工作或者通过RFID读取器读取图书信息;
完成图书信息读取后,系统将显示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图书基本信息以及提示读者检查图书健康状态是否有涂画损毁现象并显示图书上次借阅的状态,等待读者确认目前图书状态是否和上次借阅状态相符合;
如果读者检查图书后,图书目前状态和上次借阅后的状态相符合,则可以点击“符合”,图书将显示借阅成功;
如果读者检查图书后,发现图书有涂画损毁现象,和上次借阅后的状态不相符合,则点击“不符合”,系统将提示读者将问题图书送交服务台处理,终止借阅;
所述管理员模块的操作步骤为:
图书管理员检查读者送到服务台的问题图书,核实图书健康状态;
如果图书没有问题,和上次借阅状态一致,则将图书整理后正常上架;
如果图书确实有涂画损毁现象,和上次借阅状态不一致,则以管理员身份对图书状态进行修改,将图书送修复;
系统将上次借阅读者的信息进行记录,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的记录对上次借阅人员追究责任,进行处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2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区域防护警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自动售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