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胀接工艺及评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3078.6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7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健;叶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盛信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M3/04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工艺 评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胀接工艺及评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节能环保、石油、化工、制药和电力等行业对进行热量交换的管板式换热器要求越来越高。螺旋管式换热器又称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是新一代换热产品中得代表作品,主要适用于汽液换热工况,是根据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FEM微分有限元技术、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Eisinger准则、Bevinsbbb准则、非对称流设计等技术设计。目前在汽水换热工况换热系数最高可达14000w/㎡.℃。
胀接又是换热器制造中的重要工序之一,GB151提出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不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国外不少标准都规定管板的硬度值应大于换热管的硬度,一般控制在HB20~30。一般板式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之间先采用胀接后再进行焊接,但由于是根据操作者经验来确定胀接紧度,胀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欠胀不能保证胀口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过胀使管壁过分减薄而导致加热管破裂或管板变形,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垫片、螺栓法兰接头密封泄漏,管板上的换热管管口泄漏,焊接裂纹等缺陷,对换热器的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的胀接工艺及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胀接尺寸的选择,胀槽的槽宽8mm,槽深0.6mm;
(2)、制作模拟管板,管板材质、厚度、钻孔直径均与实际产品一致;
(3)、根据模拟管板和换热管尺寸及胀接区域大小选用液压胀管机;
(4)、强度胀接参数以每隔5~10MPa为一档进行胀接试验;
(5)、胀接试验完毕,对模拟管板按产品水压实验值进行水压试验;
(6)、将模拟管板之间用板连接成密闭空间,板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及压力表接口,将水注入水压试验腔,管头端喷渗透显像剂,便于观察是否渗水,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氨检漏试验,对泄漏的管头,适当调大胀接压力重新胀接;
(7)、重新加工强度胀接试样,按确定出的胀接参数进行强度胀接,对胀接后的换热管进行拉脱力及解剖试验,拉脱力结果大于4MPa,槽内充满程度达到80%以上为合格。
所述的模拟管板和换热管的材质均采用S31608。
本发明保证了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胀接后100%合格,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验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模拟管板;2、水压试验腔;3、进水口及压力表接口;4、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新型的胀接工艺及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胀接尺寸的选择,胀槽的槽宽8mm,槽深0.6mm;
(2)、制作模拟管板1,管板材质、厚度、钻孔直径均与实际产品一致;
(3)、根据模拟管板1和换热管4尺寸及胀接区域大小选用液压胀管机;
(4)、强度胀接参数以每隔5~10MPa为一档进行胀接试验;
(5)、胀接试验完毕,对模拟管板按产品水压实验值进行水压试验;
(6)、将模拟管板1之间用板连接成密闭空间,板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及压力表接口3,将水注入水压试验腔2,管头端喷渗透显像剂,便于观察是否渗水,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氨检漏试验,对泄漏的管头,适当调大胀接压力重新胀接;
(7)、重新加工强度胀接试样,按确定出的胀接参数进行强度胀接,对胀接后的换热管进行拉脱力及解剖试验,拉脱力结果大于4MPa,槽内充满程度达到80%以上为合格。
所述的模拟管板1和换热管4的材质均采用S31608;液压胀管机选用500MPa超高液压胀管机进行柔性胀接。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模拟管板1和换热管4采用S31608,S31608为奥氏体不锈钢,两者材料不存在硬度差,同时由于具有良好的塑性,故不受硬度差的限制。
本发明采用500MPa超高液压胀管机进行柔性胀接,此种胀接方法可靠性高,胀接过程受力均匀,换热管不易过胀;经测试,拉脱力结果均大于4MPa。槽内充满程度达到80%以上,完全达到了抗拉脱和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盛信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盛信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3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