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3340.7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7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余南华;宋旭东;周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8;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王程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水电 调压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小水电按类型分为径流式(无库容)和蓄水式(具有一定的小库容),多以径流式为主。小水电多建于山区,沿山筑渠,利用水位差进行发电,并通过升压变就近T接至输电线路。
目前,山区的110kV或35kV变电站少,10kV出线线路长,供电范围广,所带负荷多以山区居民负荷为主,小水电接入的一般是10kV线路。因此,当丰水季小水电大发时,由于小水电的无序并网,容易导致输电线路沿线电压抬升,造成电压越上限;当枯水季小水电不出力时,由于线路过长,导致线路电压越下限。输电线路频繁出现电压越上限和越下限两个极端,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此外,线路长损耗大,小水电有效上网电量少,也损害了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合来说,对于输电线路上负荷远小于小水电装机的情况,可逐步转移负荷形成小水电专线上网;对于负荷远大于小水电装机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电压问题;但对于负荷与小水电装机可比,且存在电压问题的输电线路,由于山区供电线路长和小水电无序并网所带来的电压问题和线损问题,是小水电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经济效益,则必须需要进行电压调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小水电的无序并网容易导致输电线路电压变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灵活调节的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
一种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包括:
对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小水电接入后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
在电网运行中,根据各小水电的出力、负荷以及输电线路电压情况,对于负荷与小水电装机可比且存在电压问题的输电线路,改变电网的线路电源和负荷位置以进行一次调压;
所述一次调压包括:新建一段或多段馈线段进行并网,利用所述馈线段改变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的小水电接入电网的位置,控制小水电接入后所述负荷节点的电压在稳定范围。
上述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通过对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进行潮流计算,对于负荷与小水电装机可比且存在电压问题的输电线路,新建一段或多段馈线段进行并网,利用所述馈线段改变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的小水电接入电网的位置,控制小水电接入后所述负荷节点的电压在稳定范围;无需大幅度改变现有小水电网络拓扑,仅需改造或者新建一小段线路,配合相应的投切控制,有效控制了小水电无序并网的电压越限现象,避免线损过大,实现了对小水电接入电网电压的灵活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案实施例的拓扑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富含小水电区域电网的等效原理图;
图3为富含小水电区域电网基于小水电灵活接入调压的拓扑结构原理图;
图4为调节前后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对比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发明提供的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是一种属于电力工程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技术方案,主要对小水电无序组网方式下,对于电压的灵活调压控制技术,在基本保持现有小水电网络拓扑的前提下,通过改造或者新建一小段线路,解决小水电无序并网时带来的电压越限及输电线路损耗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配电网中,特别是对于负荷与小水电装机可比,且存在电压问题的10kV输电线路,如小水电众多且农村地区线路非常长的10kV馈线,采用本发明灵活控制技术进行电压调控,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小水电调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1)对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小水电接入后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
在此步骤中,首先要根据控制电网区域,划定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然后进行潮流进行,计算确定小水电接入后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情况。
(2)在电网运行中,根据各小水电的出力、负荷以及输电线路电压情况,对于负荷与小水电装机可比且存在电压问题的输电线路,改变电网的线路电源和负荷位置以进行一次调压;
所述一次调压包括:新建一段或多段馈线段进行并网,利用所述馈线段改变含小水电的区域电网的小水电接入电网的位置,控制小水电接入后所述负荷节点的电压在稳定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3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