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耦光效率的背光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5437.1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3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29/83;F21V8/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耦光 效率 背光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耦光效率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电视向大尺寸、超高清4K分辨率甚至8K分辨率技术的发展,液晶面板的像素单元随之增加,像素尺寸和像素开口率相应减小,液晶面板穿透率也随着降低。
为提高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穿透率,需要增强背光亮度,对于侧入式液晶面板而言,如果仅仅是单边入光,根本无法摆脱目前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单灯亮度低和散热效果不佳的限制,再加上大尺寸高清液晶面板穿透率较低,单长边设计的亮度也无法达到设计亮度。因此,现有技术有一种增强背光亮度的方法,具体是导光板的短边和长边一侧同时设置侧入式光源,但此种结构的导光板散热不均,极易受热和吸湿膨胀而引起mura(显示器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暗影的现象),同时,导光板膨胀也会撞坏LED,为避免这些现象产生,设计者们通常通过增大LED与导光板之间的耦光距离来降低出现翘曲的风险和撞灯的风险。然而,由于耦光距离的增加,光进入导光板的耦光效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要求窄边框设计的机种中,为了避免边缘漏光,通常把耦光区上方会加入反射率低材料来降低漏光的风险,这样耦光效率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均匀、高耦光效率的背光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耦光效率的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相邻的两个侧壁旁的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以及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同时接触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第二基板且设于所述导光板底部。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均设有间距保持件。
其中,所述间距保持件为弹性件。
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接触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部分和同时接触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散热件的背面设有若干条散热槽。
其中,所述散热槽互相平行,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对角线平行。
其中,所述散热槽在所述第三部分的密度最大。
本发明的背光单元在导光板的相邻的两个侧壁旁设有侧入式光源组件,同时设有对侧入式光源组件散热的散热件,可以有效散发光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避免了导光板过热膨胀而改变耦光距离引起mura现象;同时,在导光板与各个光源组件之间还设有间距保持件,可以有效防止导光板过热膨胀而撞坏LED。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背光单元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背光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耦光效率的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10、第一光源组件11、第二光源组件12和散热件13,第一光源组件11和第二光源组件12分别设于导光板10相邻的两个侧壁旁,第一光源组件11和第二光源组件12均由基板和LED灯珠组成;散热件13为板状结构,同时接触第一光源组件11的第一基板11a和第二光源组件12的第二基板12a且设于导光板10底部,用于同时对第一光源组件11和第二光源组件1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避免LED灯珠过热而损坏,并能减少散发至导光板10的热量。
为防止特殊情况下如受潮时导光板10发生膨胀,第一基板11a与导光板10之间、第二基板12a与导光板10之间均设有间距保持件14,间距保持件14可以是硅胶、橡胶等弹性件,即使在导光板10膨胀时也能保持第一光源组件11、第二光源组件12中的LED灯珠始终与导光板10保持适当的耦光距离,这样,第一光源组件11、第二光源组件12与导光板10之间的耦光距离可以设置得很小,进一步提高了耦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5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