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6974.8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杨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无线通信 发送 依次发送 新功能 查找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当进行连接时,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依次发送这些第一移动终端自码;当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自码一样的第二移动终端的他码,如果存在则将与该他码对应的自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发来的自码,判断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自码所对应的他码是否与第二移动终端发来的自码相同,当相同则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识别完毕。本发明使移动终端增加了新功能:不管什么类型的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包括自码与他码的码对进行相互识别,使用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与其他不同的移动终端相连接时进行不同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已经非常普遍,目前无线通信的方式也比较多,如常见的WIFI、蓝牙、NFC等;无线通信的两台设备之间在建立连接后,应该需要互相识别,以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进行相互识别的方法均是在生产移动终端时为其分配一个固定的标识(如WIFI中的MAC地址),然后在相互识别时按该地址进行识别;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的标识无法向后兼容,并且存在标识重复的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基于无线通信的两设备互相识别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两台移动终端之间在网络互联时将采用一种全新的识别方法,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标识无法向后兼容,并且存在标识重复风险的问题,提高了网络互联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A、预先在移动终端内保存该移动终端与其他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用于互相识别的码对,每个码对包括对应的自码与他码; 第一移动终端的自码与第二移动终端的他码相同,第一移动终端的他码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自码相同;
B、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时,第一移动终端查找本移动终端保存的所有自码;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依次发送这些第一移动终端自码;
C、当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自码时,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自码一样的第二移动终端的他码,如果存在则将与该第二移动终端的他码对应的自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D、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发来的自码,判断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自码所对应的他码是否与第二移动终端发来的自码相同,当相同则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识别完毕。
所述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识别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
E1、当第一移动终端将所有自码发送完毕后,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还是没能互相识别,则第一移动终端随机生成一自码,并将该自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E2、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来的自码后,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他码,如果存在则反馈存在该他码,之后第一移动终端会再次随机生成一自码;如果不存在则第二移动终端生成一自码并发给第一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6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量子数字签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