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低温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7130.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9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江虹;郭瑞松;徐江海;韩跃武;刘志超;吴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583;H01M4/13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低温 电化学 性能 磷酸 正极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C)与氧化铈(CeO2)复合包覆的磷酸钒锂(Li3V2(PO4)3)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以其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常温下广泛应用的储能设备,可以广泛应用在民用小型电器、电动汽车等领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远低于负极材料,因此电池的最终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的性能。正极材料除Li-Co-O、Li-Ni-O、Li-Mn-O系以及三元系外,目前广泛使用的还有磷酸亚铁锂。但是LiFePO4的电导率较低,锂离子迁移速率差,这些缺点不仅制约了其在常温下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样极大地限制了其低温电化学性能,使其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效能下降。
磷酸钒锂一种新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正不断取得人们的关注。该材料因其开放式框架NASICON型结构而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因其在3.0~4.8V电压窗口内三个锂离子完全脱嵌而具有较高的理论放电比容量197mAh/g,使得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磷酸钒锂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制约了其发展,例如:低电子电导率和循环性能不佳,此外低温电化学性能也待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低温电化学性能差的原因有:锂离子扩散系数低、高的极化、电极电解质界面电荷转移电阻高、在电极上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CeO2和碳复合包覆改性磷酸钒锂,以解决磷酸钒锂低电子电导率和循环性能不佳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低温电化学性能差的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低温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其成分包括:碳包覆磷酸钒锂和CeO2,其中CeO2含量占磷酸钒锂质量百分比为0.2-12%。
铈源为六水硝酸铈。
所述碳包覆磷酸钒锂由溶胶凝胶法合成。
一种具有低温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将柠檬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后加入五氧化二钒粉末,恒温搅拌;
(2)将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锂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倒入步骤(1)溶液中,加入乙酸调节pH值;恒温持续搅拌,再升温至70-90℃形成湿凝胶;再将湿凝胶放入烘箱中,形成干凝胶,研磨后得到蓝绿色粉末;
(3)将步骤(2)的蓝绿色粉末放入石英管式炉内,通入氢氮混合气体,于300-400℃保温3.5-5小时,之后升温至700-800℃保温7-9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研磨、过筛后得到碳包覆磷酸钒锂粉体;
(4)将步骤(3)的碳包覆磷酸钒锂粉体和六水硝酸铈按比例称量,将碳包覆磷酸钒锂粉体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将六水硝酸铈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其中在碳包覆磷酸钒锂悬浮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8%聚乙烯醇溶液并超声振荡30-40分钟后,于室温下搅拌3-5小时;
(5)将步骤(4)所得六水硝酸铈溶液逐滴加入到碳包覆磷酸钒锂悬浮液中,于室温下继续搅拌3-5小时,然后在60-70℃的加热条件下搅拌2-3小时后升温到80-90℃继续搅拌直至水份蒸发,得到糊状物;
(6)将步骤(5)所得糊状物放入烘箱,于80-95℃下干燥14-16小时,研磨,得到黑色粉体;
(7)将步骤(6)过筛后的黑色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氢氮混合气氛中600-700℃热处理4-6小时,再次研磨、过筛,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所述氢氮混合气体为含氢量为8%体积比的氢氮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CeO2和碳复合包覆改性磷酸钒锂粉体,制备了具有优良低温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碳包覆磷酸钒锂,形成纳米层结构的磷酸钒锂,使得合成的磷酸钒锂材料颗粒细小、颗粒尺寸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C层阻碍颗粒生长并提供颗粒间良好的电接触。反应中形成的CeO2修复不完整的C网络,形成趋于连续的复合包覆层,复合包覆层提供了颗粒间高导电性纳米层,使颗粒具有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高的电导率,进而降低电池正极电极极化,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低温下电化学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未经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