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性复合球铰的五胞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7532.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王志瑞;李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性 复合 五胞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胞体机构,具体的讲是基于磁性连接的一种复合球铰,和基于此构建的一种五胞体机构。
背景技术
球铰结构形式多样,常用于两构件具有三个相对转动的情况,由于相对运动情况较为复杂,所以在实现多杆件汇交连接于同一点,并同时实现各个杆件相互为球铰连接的机械结构设计并不多见。空间连杆机构,结构紧凑,利用自身结构变形,运动形式多样。
中国专利CN203035739U公开了一种“球铰总成”,它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的两杆球铰连接结构。该结构方案简单,加入了带有刚性卡槽和刚性紧固支撑件的防尘罩,增加防尘罩使用寿命。但该结构仅限于两杆以球铰形式连接,且其两杆间相对运动范围较小。
中国专利CN101973319A公开了一种“滚动六面体步行机构”,它提出了一种滚动步行的六面体移动机构。该机构由4个支链和2个十字杆组成,每个十字杆分别与四个支链的一端连接,并由2个电机驱动,但该机构变形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杆件以球铰汇交连接于一点,并提供大范围运动的连接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五胞体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磁性复合球铰的五胞体机构,该机构包括:完全相同的第一至第五复合球铰和完全相同的第一至第十伸缩杆。
第一复合球铰包括空心铁球、两个完全相同的一类接头、两个完全相同的二类接头;一类接头和二类接头通过磁力吸附于空心铁球表面;第二至第五复合球铰与第一复合球铰的结构及组成完全相同。
一类接头包括:小端连接件、圆柱磁铁、套筒、滚珠;连接关系为:圆柱磁铁放置于套筒端部,并在套筒中部螺纹孔内安装螺钉,用以将圆柱磁铁固定在套筒端部;小端连接件用螺钉固定于套筒端部螺纹孔,并使小端连接件连接孔一端朝外;滚珠通过磁力吸附于套筒和空心铁球之间。
二类接头包括:通孔连接件、圆柱磁铁、套筒、滚珠;连接关系为:圆柱磁铁放置于套筒端部,并在套筒中部螺纹孔内安装螺钉,用以将圆柱磁铁固定在套筒端部;通孔连接件用螺钉固定于套筒端部螺纹孔,并使通孔连接件小孔一端朝外;滚珠通过磁力吸附于套筒和空心铁球之间。
第一伸缩杆与一类接头和二类接头的连接关系为:第一伸缩杆小端插入一类接头的小端连接件,实现固连;大端与二类接头的通孔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至第十伸缩杆与相应接头连接方式与第一伸缩杆和一类接头和二类接头的连接方式相同。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磁性球铰构建了一个具有自身穿越运动的五胞体机构。本发明所述的磁性复合球铰,实现了多杆件以球铰汇交连接于一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杆件相互之间大范围自由运动,结构简单,对多杆件汇交连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以此为基础构造的五胞体机构受益于复合球铰的特性,实现了一种立体图形机构的自身穿越运动。为中小学生提供对几何形体及移动机构的认识,可用于制作机构教具、玩具,也可用于制作军用探测机器人。
附图说明
图1五胞体机构整体三维图;
图2复合球铰三维图;
图3一类接头和二类接头爆炸视图;
图4一类接头内部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套筒剖视图;
图6小端连接件剖视图;
图7通孔连接件剖视图;
图8伸缩杆三维图;
图9穿越运动步态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磁性复合球铰的五胞体机构,如图1所示,五胞体机构包括:完全相同的第一至第五复合球铰1、2、3、4、5和完全相同的第一至第十伸缩杆6、7、8、9、10、11、12、13、14、15。
如图2所示,每个复合球铰包括空心铁球1-1、两个完全相同的一类接头1-2、两个完全相同的二类接头1-3;一类接头1-2和二类接头1-3通过磁力吸附于空心铁球1-1表面;第二至第五复合球铰2、3、4、5与第一复合球铰1的结构及组成完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