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缩聚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7885.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0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34 | 分类号: | C08G69/34;C08G69/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缩聚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缩聚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简称PA,为主链上具有酰胺键的聚合体。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内酰胺开环聚合得到。由于所用二元酸和二元胺的种类不同可得到多种聚酰胺树脂。按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大致将其分为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和低分子聚酰胺树脂。
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即人们熟知的尼龙或锦纶,由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和二元胺构成,主要用于制备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开发和研究工艺比较完整的一类聚酰胺树脂。低分子聚酰胺树脂由二聚酸与二元胺或多元胺进行缩聚反应后得到,又称二聚酸聚酰胺树脂。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非反应性或中性聚酰胺以及反应性聚酰胺。中性聚酰胺主要由二聚酸和乙二胺合成,用于生产油墨、热熔性胶粘剂以及涂料。
目前,产生聚酰胺使用的缩聚反应釜其加热系统大都为电加热,由于加热温度控制性差,导致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用导热油加热如公布号为CN103100361A的专利申请所述的一种导热油加热反应釜系统,通过采用循环导热,保证反应釜的恒温。但是,这种加热方法需要循环系统始终处在工作状态,才能保证反应釜温度的恒定,自动化程度低。而且,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导热夹套外设有保温层虽能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但是,由于部分反应要求温度较高,会使得热量穿透隔热层散发出来,也会存在灼伤工作人员的危害,缺乏靠近后报警的功能。
本发明针对现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反应温度、提高操作安全性及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聚酰胺缩聚反应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聚酰胺缩聚反应装置包括缩聚釜、滴加装置、第一列管冷凝器以及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列管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缩聚釜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滴加装置包括储液罐、导液管以及阀门;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缩聚釜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导液管上;所述第一列管冷凝器中设置有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一列管冷凝器中的冷凝管相连;所述缩聚釜包括缩聚釜体以及缩聚釜盖,所述缩聚釜体包括内罐体与外罐体,所述外罐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以及第一出油口;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的空腔处储存有油液,所述釜盖上开设有第四进料口;所述缩聚装置还包括自动控温装置,所述自动控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循环油管、循环泵、电子阀以及储油箱;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上,所述循环泵以及所述电子阀均设置在所述循环油管上;所述储油箱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口以及第二出油口,所述循环油管包括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通过所述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通过所述出油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缩聚装置还包括隔热保护套,所述缩聚釜套设在所述隔热保护套中。
优选地: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进油管上,所述电子阀设置在所述出油管上。
优选地:所述循环泵上还设置有功率调节器。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护套的外侧设置有非接触式感应报警装置。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处理器以及声光报警装置;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声光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缩聚装置中设置自动控温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电子阀的开启或关闭,实现缩聚釜内的油液与储油箱中油液的循环,达到自动保温的效果。通过在循环泵上设置功率调节器,来调节循环的速率。通过在隔热保护套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当有工作人员靠近釜体时,红外传感器发出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驱动声光报警装置报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转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切换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缩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布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造粒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Q硅树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