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1373.6 | 申请日: | 2015-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玲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H01G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为有效传输或转变电能,提高其功率因数,通常要使用到电容器。在现有技术中,电容器是由外壳和电容芯子构成,其中,芯子置于外壳内,电容芯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接线端子和外壳散热。而由于散热效果不够良好,电容器在长时间高温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热老化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电容器实用寿命,因此电容器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组合式电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外框体和第二电极外框体,该第一电极外框体和第二电极外框体通过一绝缘分隔框体共同对接成一主框体;该主框体内部中空,在其内部设置一电容芯子组;该电容芯子组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电极触头、第二电极触头;所述第一电极触头和第二电极触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第二电极外框体电连接,所述电容芯子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电容芯子,以及与电容芯子电连接以形成电容芯子组两个电极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电极触头,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电极触头;所述第一电极触头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上对应第一电极触头而设置的触头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触头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外框体上对应第二电极触头而设置的触头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外框体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容芯子组与所述主框体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隔空间内填充有绝缘层。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和第二电极外框体外围均设有散热片。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和第二电极外框体的外端部均为端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两个外框体和绝缘分割框体形成主框体并使得外框体作为电容器的电极,在主框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容芯子,多个电容芯子以导电金属板作为连接载体,增大了电容器工作过程中的产热面积,该导电金属片与整个朱框体的一内壁面相靠近,便于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向主框体扩散热量,在外框体上设有散热片,有利于更好的散热。另外,在每个导电金属片上设置多触头,一方面保证导电金属板与外框体的良好电连接,另一方面增加传热路径,可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电容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 中A-A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外框体1 和第二电极外框体2,该第一电极外框体1 和第二电极外框体2 通过一绝缘分隔框体3 共同对接成一主框体。该主框体内部中空,在其内部设置一电容芯子组。所述电容芯子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电容芯子4,以及与电容芯子电连接以形成电容芯子组两个电极的第一电极片5 和第二电极片6,所述第一电极片5和第二电极片6可采用导电金属材料,比如铜箔等。在所述第一电极片5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电极触头7,在所述第二电极片6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电极触头8。所述第一电极触头7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1上对应第一电极触头7而设置的触头孔与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触头8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外框体2上对应第二电极触头8而设置的触头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外框体2电连接。另外,所述电容芯子组与所述主框体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隔空间内填充有绝缘层9。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1和第二电极外框体2外围均设有散热片10,可更好的达到散热的目的。在所述第一电极外框体1和第二电极外框体2的外端部均为端盖11,该端盖11可以拆卸和组装,方便电容芯子组装入到主框体内。
本发明通过两个外框体和绝缘分割框体形成主框体并使得外框体作为电容器的电极,在主框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容芯子4,多个电容芯子4以导电金属板作为连接载体,增大了电容器工作过程中的产热面积,该导电金属片与整个朱框体的一内壁面相靠近,便于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向主框体扩散热量,在外框体上设有散热片10,有利于更好的散热。另外,在每个导电金属片上设置多触头,一方面保证导电金属板与外框体的良好电连接,另一方面增加传热路径,可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玲,未经蒋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1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