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1394.8 | 申请日: | 2015-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0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周凤艳;沈艳;郑芬;孙明娜;段劲生;高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828 | 分类号: | A01N43/828;A01P3/00;A01N3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孙永刚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氰菌胺 噻酰菌胺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氰菌胺(英文通用名:Fenoxanil),分子式为C15H18Cl2N2O2,结构式如下:
化学通用名称为N-(1-腈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具有新颖作用机制,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瘟。
噻酰菌胺(英文通用名:Tiadinil Standard),分子式为C11H10ClN3OS,结构式如下:
化学通用名称为3'-氯-4,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苯胺,新颖的内吸性杀菌剂,通过根部吸收迅速传导到其他部位。本药剂本身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通过阻止病菌菌丝侵入邻近健康细胞,并能诱导产生抗病基因。适用水理使用,持效期长,对叶稻瘟病和穗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适用于水稻育苗箱。在病发初期用药效果尤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的新型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等多种作物病害。氰菌胺与噻酰菌胺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制,将二者按一定比例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同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氰菌胺和噻酰菌胺单剂单独使用时对病原物造成的选择压力,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经济、高效、环保。
本发明的一种含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有质量比为15:1~1:15的活性组分氰菌胺和噻酰菌胺。
优选的,所述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的质量比为10:1~1:1,更优选为10:1~5:1,最优选为5:1。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添加有常用的农用杀菌剂助剂制成农业上常用的杀菌组合物剂型。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剂型可以为水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采用的农用杀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等各类助剂,采用的润湿剂、分散剂可以为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的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等;采用的消泡剂可为磷酸酯类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采用的填料可为白炭黑、高岭土、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所述氰菌胺和噻酰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2%~60%,优选为10%~60%。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等作物的真菌病害。
通过对氰菌胺和噻酰菌胺作用机理和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运用Wadley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首先测定氰菌胺和噻酰菌胺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 ,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指数SR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试验目标物为水稻稻瘟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取氰菌胺、噻酰菌胺母液,配置成需药液平板,每皿约14ml,同时设置无药平板对照(CK),每处理重复3皿,即重复3次。 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4d,量取菌落直径(mm),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氰菌胺与噻酰菌胺单剂及其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EC90值及相关系数r值。
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 = (a+b)/(a/EC50a+ b/EC50b) ,SR = 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
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 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 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1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