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挖泥船抓斗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1939.5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蒋状;姚晨明;江建明;卿勇;胡伟才;刘旭;王亮亮;曹棉;田军;姚磊;仲杰;孙龙飞;曾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长江航道局 |
主分类号: | G01B7/26 | 分类号: | G01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饶钱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泥船 抓斗 监测 系统 | ||
1.一种挖泥船抓斗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所述挖泥船抓斗工作深度,所述工作深度为所述抓斗上沿到水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挖泥船包括用于挖泥的抓斗和钢索卷筒,所述抓斗通过钢索与钢索卷筒相连接,所述钢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索卷筒上,所述钢索卷筒可通过旋转输出或回收钢索以控制所述抓斗下降或上升,所述监测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信号发生模块,至少一个所述信号发生模块沿所述钢索卷筒的筒体的侧壁边缘或筒体表面均匀设置,可随所述钢索卷筒旋转;
深度检测模块,固定在与所述钢索卷筒外且与所述钢索卷筒的侧壁边缘相对的位置,用于每当一个所述信号发生模块经过所述检测模块时生成一个第一输出脉冲,所述钢索卷筒的旋转方向不同,所述深度检测模块产生不同的输出脉冲;
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出脉冲,获取所述抓斗的工作深度;
所述挖泥船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抓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角度驱动装置,所述系统还包括:
工作角度基准零点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抓斗的工作角度基准零点;
角度检测模块,所述角度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角度驱动装置和所述工作角度基准零点设定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角度驱动装置转动的转动方向和相对于所述工作角度基准零点转动过的第一角度,并生成角度检测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角度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检测信号,获取所述抓斗的工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脉冲包括表征工作深度增加的深度增加脉冲和表征深度减少的深度减少脉冲,当所述信号发生模块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信号发生模块的沿钢索卷筒边缘的间隔为一个距离间隔,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出脉冲,获取所述抓斗的工作深度包括:
预先设定所述抓斗与水面接触的位置为工作深度基准零点;
计算从所述工作深度基准零点开始接收的深度增加脉冲和深度减少脉冲的总数量;
根据所述深度增加脉冲和深度减少脉冲的总数量获取所述抓斗的当前工作深度,包括:每接收一个深度增加脉冲,在工作深度基准零点上增加一个距离间隔,每接收到一个深度减少脉冲,在工作深度基准零点上减少一个距离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角度基准零点设定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角度驱动装置上的零点定位信号发生单元和零点定位传感器,其中:
当所述零点定位传感器接收到所述零点定位信号发生单元发出的磁信号时,即为工作角度基准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模块为磁钢,所述深度检测模块为霍尔式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角度检测模块为旋转编码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开度检测模块,所述开度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抓斗的打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泥船通过吊臂控制抓斗,所述系统还包括:
重量测量模块,所述重量测量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测量所述抓斗重量;
半径测量模块,所述半径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抓斗在水平面上的旋转半径的半径测量模块;
吊臂角度测量模块,所述吊臂角度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吊臂上,用于测量控制所述抓斗的吊臂的角度;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处理模块获得的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隔离放大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放大模块分别与所述深度检测模块、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脉冲进行隔离放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隔离放大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放大模块分别与所述角度检测模块、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角度检测信号进行隔离放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长江航道局,未经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长江航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19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