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63615.5 申请日: 2015-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4982472A 公开(公告)日: 2015-10-21
发明(设计)人: 程想娣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禾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65/48 分类号: A01N65/48;A01P3/00;A01G13/00;A01N59/20;A01N57/12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董彬
地址: 2410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草莓 轮斑病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草莓培育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轮斑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拟点属Phomopsis obscurans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叶组织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到翌年6-7月份气温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和空气传播进行侵染,而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草莓轮斑病主要发病时期是6月中下旬(梅汛期)至9月之间,特别是在夏秋季高温高湿季节发病尤为严重。年度间夏秋季气温偏高,降雨量过多年份,易诱发此病。草莓重茬地及苗床水平畦漫灌水发病重。

草莓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此为该病明显特征。病斑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枯死,进而降低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型褐斑病。

现有治疗草莓轮斑病的方法为直接喷洒化学药剂,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抗灵水剂和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这种防治方式不仅效果较差;同时多频次、多剂量施用后易造成草莓轮斑病菌产生较高程度的抗(耐)药性,从而导致草莓疽病菌的防治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该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治草莓轮斑病的发生,另外草莓轮斑病菌产生的抗(耐)药性程度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

1)将中草药置于水中煎煮、过滤制得中草药提取液以及滤渣;

2)将草莓幼株的根部浸泡于中草药提取液中制得待载幼株;

3)将滤渣、中草药提取液、硫磺、硫酸铜、二茂铁、乙磷铝和土壤混合制得培养土;

4)将待载幼株种植于培养土中以进行培养;

其中,中草药为艾叶、吴茱萸、山奈、桂皮、大黄、苏梗、五加皮、麻黄、麻叶荨麻、薄荷和石榴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利用中草药的滤渣、中草药提取液、硫磺、硫酸铜、二茂铁和乙磷铝的协同作用,进而达到从根本上杜绝草莓的轮斑病的发生。在该种防治方法中,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草莓轮斑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极大地降低草莓轮斑病菌产生的抗(耐)药性程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莓轮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

1)将中草药置于水中煎煮、过滤制得中草药提取液以及滤渣;

2)将草莓幼株的根部浸泡于中草药提取液中制得待载幼株;

3)将滤渣、中草药提取液、硫磺、硫酸铜、二茂铁、乙磷铝和土壤混合制得培养土;

4)将待载幼株种植于培养土中以进行培养;

其中,中草药为艾叶、吴茱萸、山奈、桂皮、大黄、苏梗、五加皮、麻黄、麻叶荨麻、薄荷和石榴皮。

在发明的步骤1)中,各原料的具体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中草药提取液以及滤渣能够起到更优异的防治草莓轮斑病的效果,优选地,在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艾叶,吴茱萸的用量为25-50重量份,山奈的用量为30-40重量份,桂皮的用量为20-50重量份,大黄的用量为15-35重量份,苏梗的用量为8-25重量份,五加皮的用量为80-110重量份,麻黄的用量为12-28重量份,麻叶荨麻的用量为45-75重量份,薄荷的用量为15-35重量份,石榴皮的用量为45-65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煎煮过程中,水的用量也可以在宽的范围内变化,但是为了使得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均能够提取出来,优选地,在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中草药,水的用量为1000-5000重量份。

同时,在本发明中,煎煮的具体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使得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均能够提取出来,优选地,在步骤1)中,煎煮至少满足以下条件:煎煮温度为100-120℃,煎煮时间为5-8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禾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禾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