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房纤颤的治疗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4466.4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加里·T·艾略特;白东鲁;王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亚生物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025 | 分类号: | A61K31/4025;A61P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安佳宁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房 治疗 | ||
本申请是2010年11月16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心房纤颤的治疗” 的第201080051907.0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1月17日提交的第61/261,925号美国临时 申请的优先权,其整体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4-甲氧基-N-(3,5-双-(1-吡咯烷基)-4-羟基苄基)苯 磺酰胺(舒欣啶)或舒欣啶的药物可接受的盐治疗心房纤颤(AF)。
发明背景
在整个本公开中,通过标识引用来参考各种公开、专利以及公开 的专利说明书。这些公开、专利以及公开的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以 它们的整体形式并入本公开作为参考,从而描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 的现状。
还称为“节律障碍”的心律失常是特征为心脏中的异常电活动的疾 病状态组的标题。心律失常的实例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和诸如心房纤颤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例如,心房纤颤(AF) 是特征为不协调的心房激活导致心房机械功能退化的室上性快速心律 失常。持续性和/或慢性AF与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脏衰竭的增加的风险 有关,所述血栓栓塞事件包括MI和卒中。AF机制的理论涉及两个主 要过程:在一个或多个快速去极化的病灶中的增加的自动节律性,以 及涉及一个或多个回路的折返。
AF是需要医疗护理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在美国成年人群中的 流行率几乎为1%(推测在美国在2006年为6百万,并且在2020年之 前为9百万)。其流行率随年龄增加,以致于大于80岁的人群中有8% 患有AF。随着美国和欧洲的人口特征向老龄人群转移,AF甚至将变 为更流行的心血管疾病。AF的周期性发作以平均50%/年在患者中发 生。因此,AF是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主要负担,同时每年每次病例的平 均花费在美国为$3600。
AF与不利地影响生命质量的症状有关,例如包括呼吸短促、胸部 不适或疼痛以及体力不支。患者保持AF越长,则心房中的血栓形成 的风险越大,因此血栓栓塞性卒中的风险越大,并因此需要长期抗凝 剂治疗。认为在美国的所有卒中病例中有很大比例继发于持续性或慢 性AF。在AF患者中以显著更高的发生率发生的其它严重心脏病例包 括心脏衰竭和心肌梗死(MI)。
AF的治疗围绕着心脏复律以及在持续性和慢性病例中使用抗凝 剂。能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或恢复窦性心律(SR)的电心脏 复律来实现患有急性症状性AF或阵发性AF的患者的心脏复律。或者, 医师可以使用减缓AV节点传导的药物来选择简单控制速率,并由此 控制患有AF的患者的心室反应速率。
目前对于患者的节律控制是否优于速率控制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尽管大部分的舆论领袖倾向于使他们的患者处于SR并且不需要抗凝。 使用任一方法评价严重的心血管(CV)后遗症或死亡的发生率的研究在 此时为不确定的。需要使患者首先在麻醉师的处理下镇静的通过心脏 除颤进行的心脏复律并非是没有意义的工作,并且通过心脏除颤进行 的心脏复律与肌肉疼痛和皮肤烧伤的显著发生率有关。抗心律失常药 物落在诸多基于作用机制的药物学分类之内。存在五种验证的AAD 类别:
类别I:钠通道阻滞剂
类别II:β-阻滞剂
类别III:K-通道阻滞剂
类别IV:Ca-通道阻滞剂
类别V:其它(腺苷、地高辛等)
对此,新的抗AF药物的开发不幸地未提高药理学心脏复律的普 及,这是因为低有效率、药物诱导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eP)、 室性心动过速或与目前可用的作用剂有关的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的风 险。药理学心脏复律仍然比电心脏复律有效性更低,因此心脏除颤保 留了难治的急性心房纤颤的治疗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亚生物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沪亚生物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4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