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183.1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3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勇;陈娟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log4j 分布式 应用 提供 云端 日志 服务 方法 | ||
1.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实现过程为:
步骤一、建立基于Log4j日志的日志服务管理模型,该日志服务管理模型为每个项目创建独立的日志库,隔离不同项目的日志数据;为项目下的各个应用日志定义唯一的日志分类,方便查看、检索相同应用下同类别的日志;
步骤二、创建产生日志的应用所属项目和日志库,并将相应信息发送给日志收集监听端;
步骤三、日志收集监听端将信息转发给日志服务器;
步骤四、日志服务器提供索引服务,用户通过该日志服务器查看索引日志;
在上述步骤中,日志服务管理模型中生成相应步骤的包,并提供下载功能方便用户获取,这些包分别为:日志收集服务的下载包、日志索引服务的下载包、收集Log4j日志的日志收集包;
日志收集服务的下载包中包含监听端口的安装包,安装包中包含配置文件三,该配置文件三配置日志收集服务的监听端口;
日志索引服务的下载包中包含用户创建的日志库的安装包,该日志库包含项目名称及日志库名称、配置文件四,其中,项目名称及日志库名称构成了唯一的一个索引库,项目名称和日志库名称为用户在日志服务管理模型中创建的的项目和日志库;配置文件四包含了收集Log4j日志的日志收集包依赖的日志收集模型中各项的索引配置,即日志分类、日志时间、日志来源机器ip、日志级别、日志发生时的类;
所述收集Log4j日志的日志收集包的内容包括配置文件一及配置文件二,其中配置文件一用来配置应用所属项目、日志库以及本应用的日志将要写入的日志收集系统的监听端口;配置文件二用来配置Log4j日志收集包中的appender、由应用名称和包组成的日志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详细过程为:日志服务管理模型收集日志时间、产生日志的机器、日志级别、日志内容,同时配置应用所属项目和日志库、日志分类信息,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日志收集监听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索引服务的提供过程为:日志收集监听端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日志服务器,运用日志索引技术进行分词、索引处理,提供按日志分类、日志时间、日志级别、关键字进行检索的界面模型,方便用户查看、检索日志。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日志收集、日志索引采用的为Apache开源的日志收集、日志索引技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服务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为:
创建项目:项目用于资源隔离和控制,通过项目来管理该项目下所有的日志库,同时该项目名称为唯一的;
创建日志库:根据项目下各应用的特性创建日志库,日志库用于资源隔离和控制;同一项目下可创建多个日志库,不同日志库中的日志无法交叉访问;
指定日志收集系统的监听端口,指定日志索引服务的host和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使用Log4j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云端日志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Log4j日志的日志收集包的日志收集过程为:应用程序每打印一条Log4j日志,配置文件二监听到Log4j日志事件,从日志事件中获取信息,并按照日志收集模型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日志信息写入配置文件一中配置的日志收集系统的监听端口的hostname和端口port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1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节点故障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网络用户行为审计与责任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