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453.9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张磊;杨瑾;陈梦斐;张淑玮;任兵;王宇彤;胡艳;王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3/06 | 分类号: | G01T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上海市宝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zno 薄膜 集成 中子 探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B、Ga共掺杂ZnO闪烁体薄膜作为中子转化层(4)将中子转化成α粒子,使α粒子进一步激发B、Ga共掺杂ZnO闪烁体薄膜产生紫外线,再利用与中子转化层(4)通过欧姆接触方式集成在一起的ZnO薄膜光导型紫外探测器(1)探测紫外线,形成中子探测器件的固态结构,在中子转化层(4)中,B和Ga的掺杂量分别为ZnO闪烁体薄膜复合材料重量百分比的10~50%和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中子转化层(4)的B、Ga共掺杂ZnO闪烁体薄膜的厚度为0.2~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ZnO薄膜光导型紫外探测器(1)主要由ZnO薄膜(2)和叉指状的Ti/Al复合金属电极(3)通过欧姆结构结合方式进行组装,形成具有欧姆结构结合方式的ZnO薄膜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状的Ti/Al复合金属电极(3)的厚度为50~3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衬底预处理:采用表面光滑,厚度在1~3mm的玻璃作为衬底,将衬底用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醇分别超声清洗10~20分钟,洗去衬底表面的杂质与有机物污染物,用高纯N2气将衬底吹干后,再将衬底放入磁控溅射反应腔体内;
b.ZnO薄膜光电导探测器的制作: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所述步骤a中预处理后的衬底上制备高电阻ZnO薄膜,采用的靶材为纯度99.99%的ZnO陶瓷靶,溅射气氛为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并将氧气流量控制在溅射气氛混合气体总流量的1~50%,控制溅射气氛混合气体气压为1~6mTorr,溅射功率控制在50~300W,溅射时间保持30~200min,通过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厚度为0.1~1.5mm,然后将制备好的ZnO薄膜在纯度99.99%的N2氛围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300~800℃,退火时间为5~120分钟,再通过光刻工艺在ZnO薄膜表面上制作叉指电极掩膜版,利用掩膜版在上述ZnO薄膜表面上沉积制备厚度为50~300nm的叉指状的Ti/Al复合金属电极,形成具有欧姆结构结合方式的ZnO薄膜器件,然后将ZnO薄膜器件在真空中并于100~600℃下退火1~5分钟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最终获得ZnO薄膜光电导型紫外光探测器;
c.B、Ga共掺ZnO闪烁体薄膜/ZnO薄膜光导紫外探测器结构中子探测器的制备:在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ZnO薄膜光导型紫外探测器上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B、Ga共掺ZnO闪烁体薄膜,采用B掺杂量为10~50%且Ga掺杂量为1~10%的ZnO陶瓷靶为靶材,溅射气氛气体采用氩气,将在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ZnO薄膜光导型紫外探测器的衬底加热到100~500℃,控制溅射气氛气体气压为1~6mTorr,溅射功率控制在50~300W,首先进行预溅射5-15min后,再打开挡板正式溅射30~200min,在ZnO薄膜光电导型紫外光探测器的Ti/Al复合金属电极表面上制备厚度为0.2~2mm的薄膜B、Ga共掺ZnO闪烁体薄膜,完成B、Ga共掺ZnO闪烁体薄膜/ZnO薄膜光导紫外探测器结构中子探测器的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ZnO薄膜的集成式中子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利用掩膜版在ZnO薄膜表面上采用蒸镀、电子束蒸发或溅射方法制备Ti/Al复合金属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4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