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5901.5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杨舍新米洋针织厂 |
主分类号: | D06M11/74 | 分类号: | D06M11/74;D02J13/00;D02J1/22;D01G1/0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保温 抗菌 面料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服装作为人们生活必须品,若能够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帮助,调节亚健康人群,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为热量,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的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涤纶长丝作为原料,
(2)将若干个盛丝筒的丝条合并,集中成大股丝束,
(3)将上述丝束通过加热机加热后,加入碳化锆系列化合物微粒子,并通过拉伸机对其进行拉伸,
(4)对上述拉伸物进行热定型,并在蒸汽加热下,通过机械挤压获得卷曲效果,
(5)将上述卷曲纤维布料切断、打包,获得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加热温度控制在120-180摄氏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0-180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锆系列化合物微粒子可选用陶瓷粉末。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定型包括浸轧、预烘、焙烘和落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制得的面料纤维尺寸稳定性强、品质好,且能够高效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为热量,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用途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涤纶长丝作为原料,
(2)将若干个盛丝筒的丝条合并,集中成大股丝束,
(3)将上述丝束通过加热机加热后,加入碳化锆系列化合物微粒子,并通过拉伸机对其进行拉伸,
(4)对上述拉伸物进行热定型,并在蒸汽加热下,通过机械挤压获得卷曲效果,
(5)将上述卷曲纤维布料切断、打包,获得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
另外,所述加热机加热温度控制在120-180摄氏度。
另外,所述拉伸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0-180米。
另外,所述碳化锆系列化合物微粒子可选用陶瓷粉末,能够高效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为热量,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另外,所述热定型包括浸轧、预烘、焙烘和落布,消除纤维内应力,提高纤维尺寸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改善其物理机械性能。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远红外保温抗菌面料的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制得的面料纤维尺寸稳定性强、品质好,且能够高效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为热量,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杨舍新米洋针织厂,未经张家港市杨舍新米洋针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