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6690.7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8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叶三霞;朱永刚;操昌碧;熊峰;吴得荣;张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17/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原 地区 树木 种植 方法 | ||
1.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包括坑体(1)及位于坑体(1)内部的种植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坑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泥浆护壁(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护壁(11)由泥浆灌浆制成,所述泥浆主要由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而成;所述黏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指数不小于25;所述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1.45~1.7,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乔木类和花灌木类树苗(8)的尺寸与坑体(1)规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护壁(11)的厚度为5~8cm。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基土层(2)、植土层(3)和盖土层(4);所述基土层(2)为纯土壤,所述植土层(3)为肥料、纯土壤和保水剂混合的改良土壤,所述盖土层(4)为肥料和纯土壤混合的改良土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为有机肥料;所述基土层(2)的厚度为5~20cm;所述植土层(3)的厚度为30~80cm,植土层(3)中肥料与纯土壤与保水剂的重量配比为3:7:0.3;所述盖土层(4)中肥料与纯土壤的重量配比为2:8。
7.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的上侧设有覆盖结构,所述覆盖结构包括覆盖在种植土上表面的塑料膜(5)和覆盖在塑料膜(5)上表面的麻布(6);所述塑料膜(5)上设有至少两个过孔(5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坑体(1)四周的地面上还设有整体呈环状结构的土埂(7),所述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土埂(7)连接。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的树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坑体(1);
步骤二、采用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配制泥浆;所述黏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指数不小于25;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所述配得的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1.45~1.7;将模板与坑体(1)的内表面间隔5~8cm支护在坑体(1)内,采用自重灌浆法将泥浆灌入模板和坑体(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厚泥浆护壁(11);
步骤三、将纯土壤回填到坑体(1)内,并压实形成5~20cm厚的基土层(2);
步骤四、将树苗(8)的根部垂直放入基土层(2)上侧的坑体(1)中心位置;并将纯土壤、肥料和保水剂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基土层(2)上侧的坑体(1)内,形成30~80cm厚的植土层(3);
步骤五、将纯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植土层(3)上侧的坑体(1)内形成盖土层(4),并使得盖土层(4)将树苗(8)的根部被完全覆盖住;
步骤六、向坑体(1)内浇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七、将塑料膜(5)和麻布(6)依次覆盖设置在盖土层(4)的上侧形成覆盖结构;其中,塑料膜(5)上设有至少两个过孔(51);
步骤八、在坑体(1)四周的地表上筑一个高5~10cm的土埂(7),土埂(7)呈环形设置并绕坑体(1)一周,并使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土埂(7)连接;
步骤九、用倾斜设置的支架将树苗(8)扶固,支架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与树苗(8)的树干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669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侧基的聚苯并咪唑聚合物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
- 下一篇:温室大棚栽种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