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7583.6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久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地址: | 40219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密封 圈外 定位 加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金属密封圈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常见的密封件,其密封功能可以防止水、油、气体等介质泄漏,广泛应用于机械、管道等设备。机械密封也称端面密封,用于泵、釜、压缩机、液压传动和其他类似设备的旋转轴的密封。一般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和端盖,组成平面摩擦副,依靠弹性构件和密封介质的压力在接触表面上产生适当的压紧力,使这两个端面紧密贴合,达到密封的效果。
当加工的金属密封圈直径为较大,厚度较小时,加工中极易发生变形。分析原因,其径向尺寸远大于轴向尺寸,在车削内圆过程中易受内应力的影响,发生翘曲变形,造成圆跳动误差。再者,钻孔操作时,大部分孔位处于悬空状态,钻头垂直向下钻削工件,受钻头向下力的影响,致使工件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在加工径向尺寸远大于轴向尺寸的金属密封圈时,有效夹持固定金属密封圈,有效控制器变形量,达到加工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包括三个外夹持块,所述外夹持块为扇形,所述外夹持块的弧度为120°,所述外夹持块上轴向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外夹持块包括了扇形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轴向凸出设有弧形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和支撑部的轴线共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本发明借鉴了三脚卡盘的结构,采用外夹持的方式,从金属密封圈的外部夹紧,以便对金属密封圈的内圆弧进行加工。夹持时,夹持部接触到金属密封圈的外部,起到从外部夹紧的作用。夹持部背后内的支撑部将会与金属密封圈的端面接触,在加工时,支撑部将会给予金属密封圈一个轴向的支撑,防止车削过程中易受内应力的影响,发生翘曲变形,造成圆跳动误差。再者,本发明分成了三个外夹持块,外夹持块可以竖向安装在支座上。这样,在加工钻孔过程中,钻头水平进行钻孔操作,孔位正好位于两个外夹持块之间的收缩缝中,这样,在钻孔中支撑部的支撑作用下,工件不易在钻孔中发生变形。本发明特别适合夹持径向尺寸远大于轴向尺寸的金属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位于夹持部的弧形内,所述外夹持块上设有两个安装孔。设置两个安装孔,能够平衡外夹持块的受力,并且安装孔位于夹持部的弧形内,使得安装孔的位置相比夹持部更靠近中心,使得整个外夹持块在夹持过程中更加地稳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等于夹持部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夹持部1,支撑部2,安装孔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金属密封圈外定位加工夹具,包括三个外夹持块,所述外夹持块为扇形,所述外夹持块的弧度为120°,所述外夹持块上轴向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3, 所述外夹持块包括了扇形的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上轴向凸出设有弧形的夹持部1,所述夹持部1和支撑部2的轴线共线,支撑部2的厚度等于夹持部1的厚度。所述安装孔3位于夹持部1的弧形内,所述外夹持块上设有两个安装孔3。设置两个安装孔3,能够平衡外夹持块的受力,并且安装孔3位于夹持部1的弧形内,使得安装孔3的位置相比夹持部1更靠近中心,使得整个外夹持块在夹持过程中更加地稳定。
使用时,将三个外夹持块固定在对应的安装座上,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3将其固定。在安装座移动下,带动其上固定的外夹持块向内移动夹紧。金属密封圈一般是放置在外夹持块内部,通过外夹持块向内移动,夹持部1会与金属密封圈的外缘接触,进行夹持。同时,金属密封圈的中部会顶靠在支撑部2上,起到支撑的作用。在相邻的两个外夹持块之间形成一条收缩缝,在金属密封圈上钻孔的位置刚好位于收缩缝上,这样就不用再单独在外夹持块上开设钻孔槽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久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久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5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