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汽车侧后方防撞雷达系统的防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9367.5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2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秦屹;柯常勇;郑远;宋跃;张恒;邢寒露;江应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森斯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3 | 分类号: | G01S13/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张春;暴茜 |
地址: | 211316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汽车 侧后 方防撞 雷达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采用汽车侧后方防撞雷达系统的防撞方法,其中,所述汽车侧后方防撞雷达系统包括天线、前端、信号处理单元、汽车终端控制单元四部分,天线包括一个发射天线、两个接收天线,两个接收天线分为宽波束天线和窄波束天线,由宽波束天线、前端、信号处理单元、汽车终端控制单元组成宽波束模块,由窄波束天线、前端、信号处理单元、汽车终端控制单元组成窄波束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发射天线发射雷达波束;
步骤2、对汽车侧后方防撞功能进行划分;
步骤3、针对步骤2中划分的功能进行接收通道的处理;
步骤4、信号处理单元对汽车终端控制单元输入的汽车行驶速度V进行判断,根据汽车不同的状态开启不同的汽车侧后方防撞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汽车侧后方防撞功能进行划分具体如下:宽波束模块用于盲点监测、泊车辅助;窄波束模块用于变道辅助、车门开启辅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宽波束模块中的盲点监测功能的实现方法为:雷达系统对盲点区域内障碍物目标进行检测,当障碍物目标与宽波束天线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R盲点时,汽车终端控制单元以LED灯警示的方式进行预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宽波束模块中的泊车辅助功能的实现方法为:当汽车需要泊车进行倒车的过程中,对汽车侧后方预定范围A泊车内的扇形区域进行障碍物检测,并将区域的障碍物信息以角度-距离两维显示的方式,在车头显示面板上显示;当障碍物目标与宽波束天线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R泊车时,终端控制单元以持续警报声提醒驾驶员停止或者缓慢倒车,避免碰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窄波束模块中的变道辅助功能的实现方法为:当汽车需要变道行驶的过程中,对汽车侧后方预定A变道内的扇形区域进行障碍物检测,当障碍物目标与窄波束天线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R变道时,终端控制单元对汽车方向盘进行锁定,禁止汽车变道,以避免碰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窄波束模块中的车门开启辅助功能的防撞方法为:停车时,对汽车侧后方预定范围A开启内的扇形区域进行障碍物检测,当检测有运动目标靠近时,以亮灯等级提示的方式提醒注意,必要时锁定车门,以避免碰撞。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针对步骤2中宽窄波束模块划分的功能进行接收通道的处理具体为:通过前端的第1个接收通道对宽波束回波信号进行正交混频,并输出第1通道的I、Q回波信号;通过前端的第2个接收通道对窄波束回波信号进行正交混频,并输出第2通道的I、Q回波信号。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对第1、第2个接收通道的I、Q回波信号进行采样后,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目标的距离、速度信息,并输出给汽车终端控制单元。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信号处理单元对汽车终端控制单元输入的汽车行驶速度V进行判断,根据汽车不同的状态开启不同的汽车侧后方防撞功能具体如下:
当泊车时,泊车辅助功能开启,对汽车侧后方区域探测,并将区域的障碍物信息以角度-距离两维显示的方式,在车头显示面板上显示,预防泊车时障碍物碰撞;
当停车时,车门开启辅助功能开启,对车门侧后方区域探测,当有运动目标靠近时,以亮灯等级提示的方式提醒注意,必要时锁定车门;
当速度小于速度阈值V阈值行驶时,盲点监测功能开启,对汽车后视镜盲点区域探测,当存在障碍物目标时,以LED灯闪烁警示的方式,提醒驾驶员预防碰撞;
当速度大于速度阈值V阈值行驶时,变道辅助功能开启,对相邻车道区域探测,当存在障碍物目标时,进行目标提示,必要时锁定方向盘禁止变道以预防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森斯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森斯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93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