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4032.2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琼;李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天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白叶枯病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属于植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病重晚稻,籼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oryzae)。初侵染源主要是病草和病谷,细菌经水流传播到秧田,引起秧苗发病。早稻秧苗感染后往往不表现症状,成为带菌苗。晚稻在三四叶期就可表现症状。秧田期淹水,秧苗期淹水,秧苗被感染的机会增多,淹水没顶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秧苗带菌率越高。当带菌苗或显症状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到分蘖末期稻株抗病力降时开始发病,成为中心病株。以后又在病株的病部产生大量的菌脓,借灌水和暴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在田间不断扩大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态治理:
(1)施用沃益多或地福来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
(2)秧田应选择地势高,无病,排灌方便,远离稻草堆、打谷场和晒场地,连作晚稻秧田还应远离早稻病田;
2)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
(2)选用无病稻种:常规稻无病田留种,杂交稻非病区制种;
(3)种子处理:稻种在消毒处理前,先晒种1-2天,然用风、筛、簸、泥水、盐水选种,最后消毒;
(4)加强水管理,浅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分蘖期排水晒田,秧田严防水淹;
3)生物控制:
防虫治病;在稻田发生飞虱、叶蝉、蚜虫、蓟马、螟虫等害虫时,及早防治,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媒介,避免被害虫咬出伤口,诱发病害;
4)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用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每亩25g,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或选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
5)物理防治:
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让病菌与种、芽、苗接触,清除田边再生稻株或杂草,集中销毁;
6)化学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喷洒20%叶枯宁、10%氯霉素、70%叶枯净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1)生态治理中的沃益多具体使用方法为在15L水中加入HYT-A150-200ml和HYT-B250-350ml并搅拌均匀,常温下放置2天,加入HYT-C80-120g,再放置1天,加水至250公斤,搅拌均匀后浇灌根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1)生态治理中地福来微生物肥具体使用方法为按照每200-400ml地福来微生物肥兑水15-30公斤,将地福来微生物肥兑水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地表。
本发明中的地福来微生物肥为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菌肥。地福来微生物肥能分解和清除作物体内亚硝酸盐、硫化氢和农药的残留,吸附和降解铬、镍、铅、锡、钴等重金属,它所含的生物活性因子C、G、F,能参与作物内循环,迅速修复受损细胞让食品更安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有机质和腐植酸含量提L,团粒结构形成快,通气保水性好,农作物根系发达、须根长、白根多、活性强,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提高;地福来能够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为水稻提供全面营养,促根壮苗;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及抗病、抗逆能力,对水稻白叶枯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本发明中的沃益多是一种生物菌肥,是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原理、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出来的。包括HYT-A、HYT-B和HYT-C三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天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天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4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