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不同采动影响坚硬岩体Hoek‑Brown参数m、s的求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5060.6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7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成林;谭云亮;宁建国;房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朱玉建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影响 坚硬 hoek brown 参数 求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体力学和工程地质学领域,涉及一种受不同采动影响坚硬岩体Hoek-Brown参数m、s的求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属于坚硬顶板的煤层约占三分之一左右,且分布在50%以上的矿区。坚硬顶板工作面悬顶大,矿压显现时间集中、强度大,对回采工作面构成极大威胁,而且可能诱发大的结构突变失稳,造成冲击地压等相关灾害,对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巨大威胁。大量研究表明,岩体破坏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破坏,Hoek-Brown准则作为岩体经验强度准则,由于其能够将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现场开采影响)表现出来,因此,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m、s作为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描述岩体宏观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其取值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对工程安全性的正确判断。
我国绝大部分矿区赋含多煤层,下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对上部顶板造成重复损伤,顶板损伤加剧并累积,微观上从岩体强度出发,受不同采动影响,岩体的Hoek-Brown参数m、s不同,宏观上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轻则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煤壁片帮严重,严重时煤柱破坏,可能会诱发覆岩空间大的结构突变失稳,造成冲击地压等严重灾害,对下部工作面的开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工程地质领域一般获得霍克布朗参数的方法主要有:查表估计、岩体分类指标RMR、RMI及Q现场估算等常规计算方法。然而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得出m、s,但存在以下缺陷:①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精度较低;②不同地域岩体组分、含量不同进而造成了其呈现不同的强度,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判别;③对于受多次采动影响的岩体时人为因素考虑较多,计算结果更不准确,有时甚至错误。对于受不同采动影响的坚硬岩体Hoek-Brown参数m、s求取较少见到,且受现场地质条件影响等,对于求取的m、s可靠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受不同采动影响坚硬岩体Hoek-Brown参数m、s的求取方法,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受不同采动影响坚硬岩体Hoek-Brown参数m、s的求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前取芯
根据现场实际,并结合岩层柱状图确定取芯的地点及岩性;制定取芯方案;将取出的岩芯进行密封处理;
s2采后取芯
在本煤层开采之后,下煤层开采之前对开采煤层上覆岩层再次取芯,并将取出的岩芯进行密封处理;
待下煤层开采之后,对开采过的上煤层顶板再次取芯,并将取出的岩芯进行密封处理;
s3标准试件加工
对步骤s1和步骤s2取回的岩芯通过钻取、切割、打磨三道工序,加工为标准试件;
s4将标准试件分类
根据受采动影响次数将加工完成的标准试件分为3类:第Ⅰ类为未受采动影响的无损岩石试件;第Ⅱ类为受一次采动影响的岩石试件;第Ⅲ类为受二次采动影响的岩石试件;
其中,上述每一类岩石试件保证与层位岩性一一对应;
s5单轴、三轴试验
将第Ⅰ类岩石试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获取其单轴抗压强度σci;
对第Ⅱ类试件进行三轴试验,每组试样分别施加5~40MPa的围压,然后施加轴压,直至试样破坏,记录整个加载过程的中荷载位移曲线;
对第Ⅲ类试件进行与第Ⅱ类试件相同过程的三轴试验;
s6求取Hoek-Brown参数的m、s值
根据Hoek-Brown准则计算每组条件下的m值和s值,计算过程如下:
将变形为:(σ1-σ3)2=mσ3σci+sσci2;
式中,σ1、σ3分别为岩体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σci为完整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m、s为与岩体特性有关的材料常数:m反映了岩块的坚硬程度,其取值为1×10-7~25;而s反映岩体的破碎程度,其取值范围为0~1;
对于第Ⅰ类试件,令s=1,利用3~5组试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便可得出完整岩体的m值;
对于第Ⅱ类试件及第Ⅲ类试件利用至少4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拟合,获得m、s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5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