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6912.3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5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全;雷新云;王娈;刘佳;王帆;明文;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东莞市士格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0 | 分类号: | B21D1/0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箔条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容器成品检测指标低于设计指标现象在很多企业成为共性,其原因在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与国外差距较大。其中,电容器生产设备都是以单机来生产某个特定功能,中间环节较多,环境变化较大,无法按照统一标准,来组织安排生产。特别是电容器供料原理与封装技术研究上,国内学者虽对筒柱状物料(电容器)供料和封装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都局限于单机改进和完善,未从智能化装备角度来研究其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
成品电容器主要是由铝壳、电芯、盖板、华司、导箔条和保护膜组成,电芯上有两根伸出的导箔条,分别为正极导箔条和负极导箔条。导箔条一般由铝制成。合格的电容器产品,导箔条必须完全平整,不能出现弯、皱、折等情况出现。
在目前的电容器的生产工艺中,为了保证导箔条完全平整,没有弯、皱、折等现象,是通过人工整形的方式来对导箔条进行整形的,这种人工整形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导箔条整形的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
一种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包括导箔条前后整形机构和导箔条左右整形机构两部分;
所述前后整形机构包括用于将导箔条夹紧定位的前后定位机构、用于将前后定位机构夹紧的导箔条在前后方向压平的前后整形压块;所述前后整形压块上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前后定位机构上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前后整形压块和前后定位机构相向或相对运动,将夹在两者之间的导箔条在前后方向压直;
所述导箔条左右整形机构包括用于将导箔条夹紧定位的左右定位机构、用于将左右定位机构夹紧的导箔条在左右方向压平的左右整形压块;所述左右整形压块上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左右定位机构上连接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左右整形压块和左右定位机构相向或相对运动,将夹在两者之间的导箔条在左右方向压直。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所述前后定位机构包括前后整形压平支撑座,在整形压平支撑座上固定有前后整形压板和两个前后整形定位气缸,两个前后整形定位气缸在前后整形压板的下方;
所述前后整形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凹槽,在两凹槽之间设置有一个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固定有挡块;所述两个前后整形定位气缸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夹紧块,该两个夹紧块分别从所述凹槽穿过,且能够在凹槽内左右滑动;所述挡块的侧边与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导箔条的宽度。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所述左右定位机构包括:左右整形压平支撑座,在左右整形压平支撑座上固定有左右整形压板、两个左右整形定位气缸,所述两个左右整形定位气缸固定在左右整形压板的下方;
在左右整形压板上设置有三个过孔,两两过孔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导箔条的宽度,在每个左右整形定位气缸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夹紧指,该两个夹紧指分别穿过左右整形压板上相邻的两个过孔,且每个左右整形定位气缸上的夹紧指能够在对应过孔内左右滑动。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容器导箔条整形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前后整形上连杆、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块,所述整形上连杆的上端通过鱼眼接头与第一滑块固定块铰接连接,第一滑块固定块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前后整形压块通过第一中间连接件安装在第一滑块固定块上;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左右整形上连杆、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固定块,所述左右整形上连杆的上端通过通过鱼眼接头与第三滑块固定块铰接连接,第三滑块固定块固定在第三滑块上;所述左右整形压块通过第二中间连接件安装在第三滑块固定块上;
所述前后整形上连杆的下端、左右整形上连杆的下端分别通过鱼眼接头与上连接块铰接连接,上连接块通过鱼眼接头与上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接,上连杆的下端通过鱼眼接头与上凸轮摆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上凸轮摆杆的另一端上安装有销轴,该销轴搭放在上凸轮的外缘上;上凸轮摆杆的中部通过上铰接板与其铰接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前后整形下连杆;所述前后整形压平支撑座固定在第二滑块上,前后整形下连杆的上端通过鱼眼接头铰接在整形压平支撑座上;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滑块、左右整形下连杆;所述左右整形压平支撑座固定在第四滑块上,左右整形下连杆的上端通过鱼眼接头铰接在左右整形压平支撑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东莞市士格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轻工大学;东莞市士格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6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罐盖外沿压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油管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