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8795.4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6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华;刘亚多;苏志钢;王飞;汪长智;安平;张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9/00 | 分类号: | F03B9/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空气 叶片 喷气 一体化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具体讲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能源消耗持续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形势愈发明显;而因风能的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使风能发电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以及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正在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风力发电受环境制约较大,在目前的风力发电方式中,最大的缺点在于发电与用电不同步,风力强弱不一导致风机输出的电流不流,使得风力发电的供给与需求很难协调,导致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
储能技术被视为电网运行过程“采-发-输-配-用-储”六大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力发电中的压缩空气蓄能(CAES)指的是在高压情况下通过压缩空气来存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然后将其存储在大型地下洞室、枯竭井或蓄水层里。在非用电高峰期(如晚上或周末),用电机带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一个特定的地下空间存储。然后,在用电高峰期(如白天),通过一种特殊构造的燃气涡轮机,释放地下的压缩空气进行发电。
虽然这种技术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但是燃气涡轮机的运行仍然需要消耗天然气或其他石化燃料能源。
基于上述原因,发明人提出利用风机塔筒作为压缩空气储能容器,将剩余风能转换为压缩空气内能,当需要回收利用这些存储的能量时,直接通过压缩空气的高速喷气流驱动风机叶片转动发电,彻底改变了压缩空气需要通过增加燃气涡轮机再次发电的常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直接实现了风能的存储和再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缓解风力发电场的弃风现象,实现了风能的高效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风轮1和塔筒2,所述风轮1由径向设置的叶片10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塔筒2密闭中空,且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通气孔;所述叶片10尾部旋转背风面侧沿其翼缘设置喷气孔4,所述喷气孔4与塔筒2上端的通气孔之间设置导气管3。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风力发电机底部设置空气压缩机5,所述空气压缩机5与塔筒2下端的通气孔之间设置管道6,所述管道6中设置开关控制阀。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塔筒2底部设有用于控制塔筒2内部空气压力的自动安全阀7。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喷气孔4为在所述叶片10尾部旋转背风面侧沿其翼缘开凿的窄缝,所述窄缝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叶片10的旋转背风面侧。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窄缝的进气口与设置在叶片10内部的导气管3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喷气孔4为在所述叶片10尾部旋转背风面侧沿其翼缘设置的圆孔;所述圆孔的数量大于1,且其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叶片10的旋转背风面侧。
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气管3焊接在叶片10的背风面,并且通过卡箍9固定;所述导气管3与圆孔的进气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塔筒2由依次设置的锥形塔节11构成,所述塔节11两端设有法兰(12),所述法兰1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法兰12之间设置密封垫。
本发明提供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塔筒2的内壁设置密封涂层13。
本发明提供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塔筒2的外壁设置吸热涂层8。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直接实现了风能的存储和再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缓解风力发电场的弃风现象,实现了风能的高效利用。
2、本发明提供的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利用塔筒做为储能容器,并通过管道将风电场中的塔筒贯通组成压缩空气容器阵列;并且通过操控各个塔筒与管道相联的阀门,根据需要的发电量适时调节压缩空气容量。
3、本发明提供的压缩空气储能叶片尾缘喷气一体化风力发电机,在塔筒外表面涂刷太阳能吸热涂层,利用昼夜温差效应进一步提高压缩空气压强,同时亦可将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8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