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0393.8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8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萍;陈常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5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红色 茶汤 适口 绿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样的茶树品种,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可形成不同风味的茶叶产品,如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等。同时相同的品种和相同等级的鲜叶原料由于加工水平的不同,对品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如用同一种工艺制作茶叶,不同的制作者的工艺水平又决定了茶叶品质水平,因而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 [1-5]。
“紫红色芽梢” 茶树是一种稀有的特色茶树资源,其芽叶呈紫色、红色或红紫色,具有较高含量的花青素,一般可达干重1%以上,而普通的绿色芽叶中花青素含量仅为0.1%左右[6]。研究表明,花青素的高浓度积累是茶树芽叶呈现“红紫色” 的主要原因,不同茶树品种芽叶的红紫色程度不同[7]。而且,花青素含量对茶叶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花素素含量高的紫色芽叶制成的茶叶滋味苦涩、汤色发暗、叶底靛青,花青素含量较高是红紫芽茶成茶苦涩味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认为含紫色芽叶较多的品种不宜用来制绿茶[6, 8],但鉴于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组织发炎、保护肝脏、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增进视力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近年来对红紫芽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其产品的研发愈来愈多地被人们关注[9, 10]。
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已经选育出新梢芽叶呈紫色的品种“紫娟”并开发了“紫娟降压保健茶”[11, 12],而高花青素茶树品种的大规模选育和相关茶叶产品的开发鲜有报道[13]。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其选育的10个红紫芽茶树品系作了少量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其成茶汤色紫红或浅红,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偶有较轻程度的苦涩,说明这些品系有望加工成品质优异的绿茶产品,但还需对其进行加工性质作进一步改进[1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既保持了紫色芽梢所制绿茶紫红色汤色的特异观赏特性,又使得所制成的绿茶口感不苦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晴天露水干后,采摘福建福安茶区(东经118.0°,北纬27.50°)或相似气候茶区种植的紫娟茶树品种春季第一批一芽二三叶新梢作为原料;
(2)鲜叶摊晾:鲜叶回场后,轻手把茶青均匀薄摊于清洁通透的水筛中,厚1~1.5㎝,历时4~8h,失水率为15~20%,至叶色由鲜紫色转为暗紫色,叶质柔软,闻之带清香为适度;
(3)杀青:采用6CWS-100液化汽杀青机,对摊晾适度的在制品进行杀青,温度260℃,每锅投叶量2.5kg,待大量蒸汽外溢时,开启杀青机排风扇排气约30s,炒至青气退净,清香显露,叶色转为暗紫,叶质变软,有粘手感时下机,杀青过程历时3min,杀青叶含水率约55%;
(4)揉捻:杀青叶下机后及时吹风散热、薄摊,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揉捻。若手工揉捻应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揉紧→散开→收拢”的反复操作,直至揉捻叶基本成条,茶汁稍外溢;揉捻机揉捻宜选用棱骨较低的名优茶机械,以轻揉为主,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历时8 min;
(5)初烘:揉捻叶抖散后及时进行初烘。采用6CH-575烘焙机,在制品摊叶厚1㎝,温度100℃,中途翻动2~3次,烘至六七成干时下机摊凉;
(6)造型:将初烘叶趁热倒入方形布巾中反复多次包揉,其方法是一手抓住布巾包口,把茶包放在板凳上,用另一只手压紧茶包向前滚动推揉,用力先轻后重,要使茶叶在布巾内翻动,同时注意及时解块与摊凉散热,以免闷热。反复进行,待茶条基本卷曲成形时,再进行足火干燥;
(7)足火:采用6CH-575烘焙机,在制品摊料厚2㎝,温度75℃,烘焙1.0h后及时下机并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下冷却至常温,足干毛茶含水率为5%~6%;
(8)精制包装:拣剔所制毛茶中的茶梗,并去除黄片、杂质,用8号茶筛筛去碎末,成品茶包装密封后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03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