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0480.3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光;陈乃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t 监测 有效性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IT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机内监测(Built-inTest,BIT)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中,为系统或设备内部提供功能检测、故障诊断与隔离功能。其实现过程不依赖外界设备,仅依靠自身内部硬件及软件系统来实现对系统的监测。
BIT监测具有多项性能指标,比如检测率、隔离率、虚警率等,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各项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当BIT研制出来后,若发现其监测有效性不能够达到预先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很难再进行弥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准确的对BIT监测进行验证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BIT系统分为信号收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系统诊断模块以及结果回收模块;采用一种故障注入的方式,对BIT系统设置故障,通过对已知故障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所设计的BIT系统的监测有效性;故障注入的方式为:根据BIT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构造故障模式库,并依据此故障模式库对所设计的BIT系统进行有效性监测;在对BIT监测验证时,将一个或多个预先指定的故障模式输入到信号收集模块中,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系统诊断模块负责对信号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通过结果回收模块进行发布。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BIT系统加电后,BIT系统首先进行加电BIT自检测,若检测到自身故障则立马停机并显示故障;若BIT正常运行则进入待测状态,时刻准备接收模块送出的检测代码;
(2)、信号收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注入的故障信号,并以记录的形式存放在数据文件in.log中,其中所包含的参数有故障注入点、故障模式、故障持续时间和故障重复次数;待信号采集完毕,将所采集的信号送入数据分析模块;
(3)、数据分析模块首先加载预置的配置文件data.cfg,并对来自信号收集模块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其中可用于检测的有效信息送入系统诊断模块;
(4)、系统诊断模块调取用户注入的故障参数,经过处理分析后给出以下有效信息:故障状态标志、故障开始注入时间、故障注入有效时间、故障注入到BIT检测持续时间;
(5)、结果回收模块针对系统诊断模块给出的各项参数对BIT系统监测的有效性做出分析与评价,同时将结论写入到Result.log,并将结果进行输出或通过以太网进行发布。
步骤(4),故障状态标志包含:故障注入有效状态、BIT检测到被测系统的故障、能够定位的故障等。
本发明的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一种故障注入的方式,人为地对BIT系统设置故障,通过对已知故障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所设计的BIT系统的监测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的BIT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2为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BIT监测有效性验证的方法,BIT系统(如图1所示)分为信号收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系统诊断模块以及结果回收模块;采用一种故障注入的方式,对BIT系统设置故障,通过对已知故障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所设计的BIT系统的监测有效性;故障注入的方式为:根据BIT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构造故障模式库,并依据此故障模式库对所设计的BIT系统进行有效性监测;在对BIT监测验证时,将一个或多个预先指定的故障模式输入到信号收集模块中,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系统诊断模块负责对信号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通过结果回收模块进行发布。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0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