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用户侧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1807.9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苹;许志荣;尹旭;宋嗣博;李鹏;郭晓斌;雷金勇;喻磊;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用户 电网 并网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必然选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随着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电力需求日益增大,传统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超高压、远距离的集中输电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基于以上背景,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在生能源的利用率和渗透率,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与传统大电网相结合,作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和支撑,合理的选择分布式电源的安装地点和容量,能有效改善电网末梢的电压水平,提高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供电效率,并可减缓和减少传统电网的建设或改造工程,从而降低电网的输配电设备投资成本。
为了有效解决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问题,协调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矛盾,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各国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美国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最早提出的微电网概念,通过分布式电源的合理配置和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对区域内的电源和负荷进行统一控制,使这个小型的独立发配电系统对外表现为可控的“细胞”,是微电网的最大特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种类和数量繁多,运行方式多样,可控程度不同,所以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策略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就微电网系统运行控制展开深入研究。
作为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微电网和配电网的协调控制关系到微电网的安全稳定和优化运行。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中国专利号:201310140760.8)提出了一种并网运行控制方式,它通过获取大电网与微电网的公共连接点的频率值和功率值:判断频率值和功率值是否满足断开要求,即频率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频率值且功率值大于零,或频率值大于预设的第二频率值且功率值小于零;若频率值和功率值满足断开要求则断开公共连接点。在大电网发生扰动时,通过切除微电网,消除微电网对大电网的频率波动影响,可快速恢复大电网频率,提高大电网的安全性,但是此方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微电网内部的状态,也无法使光伏发电达到最大出力。除此之外,(一种用于可并网和离网运行的微电网系统及能量控制方法,中国专利号:201310618109.7)提出了一种并网运行控制方式,它通过检测蓄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控制超级电容对蓄电池充放电状态进行修正,通过中央控制器、能量控制装置、负载控制器使微电网和配电网进行能量交换,使之稳定运行,但是对控制器的协调要求很高。现有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各有利弊,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并网运行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本发明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光伏发电与储能电池的协调运行,再通过分层控制与配电网互联,开展用户侧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工作,为我国的微电网推广应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用户侧微电网,提供一种适用于用户侧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法,该策略设计简便、响应可靠。
一种适用于用户侧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法,采用分层结构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所述分层结构包含本地控制层、集中控制层和配电网调度层;
所述本地控制层用于负荷、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低层单体设备的控制,本地控制层中的智能终端、负荷控制器、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器和储能控制器接收集中控制层各种控制指令后,在无需互相通信的前提下基于本地测量信息实现对具体开关、线路、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变流器、负荷的控制;本地控制层将用户侧微电网内部各终端处的电压、电流、功率和储能SOC工况信息上送至集中控制层;
集中控制层用于维持用户侧微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其主要功能有:
(1)完成底层单体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具备对分布式单元、可控负荷的监控功能;
(2)基于光照、温度和历史数据信息,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和负荷的短期和超短期预测;
(3)在用户侧微电网并网运行时,根据配电网调度的需求,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目的,以电源和负荷预测为参考值,优化调度各电源的出力,使用户侧微电网充当PQ源角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1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