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形超硬磨料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2023.8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林峰;秦建新;肖乐银;谢德龙;潘晓毅;张莉丽;苏钰;程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B28D1/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磨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1.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基体为丝绳,所述丝绳首尾相接形成环状,超硬磨料颗粒(4)均匀固结于所述丝绳表面而成为超硬磨料层(5),所述超硬磨料层(5)为单颗粒厚度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绳包括一芯线(2)以及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芯线(2)上的一股股线(3),所述芯线(2)的首尾连接形成环状,缠绕于所述芯线(2)上的股线(3)的长度为满足其在所述芯线(2)上缠绕6圈的长度,所述股线(3)在所述芯线(2)上缠绕6圈后其首尾连接,所述股线(3)的接头位于芯线(2)连接点的一侧;其中,所述股线(3)在所述芯线(2)上缠绕6圈是指以芯线(2)为轴,将股线(3)的首端从芯线(2)上的某一处开始以螺旋方式缠绕,直至再次缠绕至芯线(2)上的该处时计为一圈,如此重复,直至股线(3)在芯线(2)上缠绕6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将股线(3)的首端从芯线(2)的中点处开始以螺旋方式缠绕,直至再次缠绕至芯线(2)的中点时计为一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硬磨料颗粒(4)为选自带有金属涂覆层的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和B6O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涂覆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硬磨料层(5)为连续层或断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硬磨料颗粒(4)的粒径为5μm~5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股线(3)为金属细丝或非金属细丝。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所需长度的芯线(2),将芯线(2)的首尾两端连接,打磨连接点到原有芯线(2)的直径;然后取一条长度满足其在所述芯线(2)上缠绕6圈的股线(3),以芯线(2)为轴,将股线(3)的首端从芯线(2)上的某一处开始以螺旋方式缠绕,直至再次缠绕至芯线(2)上的该处时计为一圈,如此重复,直至股线(3)在芯线(2)上缠绕6圈后,将股线(3)的首尾两端连接,此时,所述股线(3)的接头位于芯线(2)连接点的一侧,得到环状丝绳;
2)对环形丝绳的表面进行处理;
3)将超硬磨料颗粒(4)固结于环形丝绳表面以形成超硬磨料层(5),得到所述的环形超硬磨料线(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股线(3)为金属细丝或非金属细丝。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股线(3)的首端从芯线(2)的中点处开始以螺旋方式缠绕,直至再次缠绕至芯线(2)的中点时计为一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20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封模具
- 下一篇:实体方桩大工业化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