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2260.4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移动 踏板 混凝土 找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找平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板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导致板面钢筋、水电管道被踩踏破坏及板面混凝土厚度控制不均匀,究其成因归纳为:传统的施工方式为直接踩踏在板面钢筋、水电管道上及浇筑混凝土后板面厚度控制不均匀,易导致板面钢筋、水电管道被踩踏破坏及板面高低不平,在后期钢筋保护层检测不合格、水电管道堵塞重新布置管道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不但避免了施工人员对面钢筋、水电管道的损坏,而且还能有效控制版面混凝土的厚度和水平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包括方管、钢筋网片和角钢,若干所述方管通过所述角钢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通过拉环设置在所述方管的表面,所述方管底部通过所述角钢与伸缩钢架连接,且所述伸缩钢架的底部内嵌有实心橡胶块,且所述伸缩钢架与所述实心橡胶块的连接处设置有螺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管有四根,其中两根的长度为120mm,另外两根长度为80mm,材料为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网片的直径为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所述钢筋网片的两端,所述实心橡胶块和所述螺丝的数量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携带和拆卸;
2、本发明有效的防止因传统浇筑防止带来的对面钢筋、水电管道的损坏;
3、本发明可以有效控制版面混凝土的厚度和水平度;
4、本发明造价便宜且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侧视图;
图中标号:1、方管;2、钢筋网片;3、角钢;4、拉环;5、伸缩钢架;6、实心橡胶块;7、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包括方管1、钢筋网片2和角钢3,若干所述方管1通过所述角钢3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2通过拉环4设置在所述方管1的表面,所述方管1底部通过所述角钢3与伸缩钢架5连接,且所述伸缩钢架5的底部内嵌有实心橡胶块6,且所述伸缩钢架5与所述实心橡胶块6的连接处设置有螺丝7。
所述方管1的长度为120mm,材料为40。所述钢筋网片2的直径为12。所述拉环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所述钢筋网片2的两端,所述实心橡胶块6和所述螺丝7的数量为六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充分利用钢结构强度比较大的特点,主要由一个钢筋网片2、四根方管1、四个角钢4、六根伸缩钢架5、两个拉环4、六个螺丝7和六个实心橡胶块6组成,其中方管1组成的结构体长为120mm,宽为80mm;钢筋网片2的直径为12;通过角钢4将方管1互相连接,并将方管1与伸缩钢架5连接通将钢筋网片2通过拉环4连接在方管1的表面,并在伸缩钢架5的底部内嵌了实心橡胶块6,通过设置螺丝7来实现伸缩钢架5的伸缩活动。
在板面混凝土浇筑之前将移动踏板摆放在待浇筑部位附近,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踩在移动踏板上浇筑附近混凝土,根据移动踏板的高度来浇筑板面混凝土厚度,待周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移动至下一个移动踏板上,然后拆除钢筋网片2留下移动踏板框架,浇筑上一个移动踏板部位,施工人员根据移动踏板的高度对浇筑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找平,然后将移动踏板框架移走,直至整个楼面混凝土全部找平完。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踏板的混凝土找平架,适用于楼层面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高度的控制,解决板面钢筋、水电管道被踩踏破坏的可能及更好的控制好板面混凝土厚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2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