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横机中的动态度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382407.X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胡跃勇;罗再杰;张乔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中的 态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脑横机中的动态度目装置。
背景技术
度目装置是针织横机中用于控制织物密度的重要部件,一般情况下同一行的织物密度是一样的,现今由于花型的多样性,同一行织物需要有不同的密度,这就提出了一种动态度目的概念。所谓动态度目,即同一行中执行不同密度,实现多种密度值的编织。理论上,完全使用软件来实现动态度目功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度目机械结构是二级传动,同时度目控制杆处的轴承需要在度目凸轮内轨道绕行一圈,度目凸轮和轴承本身就有加工误差,所以轴承在运行轨道中本身就存在着运动间隙,使得完全使用软件做动态度目时会出现密度变化区域左行与右行变化区域错位现象,虽然通过软件中的手工调整参数可以将密度变化区域补平,但人工调整时比较费时,且影响工作效率和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减少度目传动间隙来实现动态度目功能的电脑横机中的动态度目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横机中的动态度目装置,包括度目凸轮、度目引导块和度目控制杆;所述度目凸轮单侧设有滑槽,度目控制杆通过轴承沿滑槽运动,度目引导块安装在度目控制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度目控制杆分为主体块和活动杆,主体块和活动杆下端各设有一轴承;活动杆安装在主体块上,活动杆可相对主体块转动,活动杆上端通过弹簧连接主体块上端;活动杆上的第二轴承置于度目凸轮的滑槽内,主体块下端的第一轴承置于滑槽外侧,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夹持在滑槽的外侧壁上;所述度目凸轮上设有磁钢,磁钢与度目凸轮的滑槽位于不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度目控制杆的主体块上具有固定孔,度目引导块通过固定孔固定在主体块上;所述第一轴承位于主体块右下方,主体块左上方具有一弯钩;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活动杆下端,活动杆中间位置与主体块转动连接,活动杆上端具有一销轴;所述弹簧一端套在主体块左上方的弯钩上,另一端套在活动杆上端的销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度目凸轮侧面的滑槽为螺旋线状,滑槽的外侧壁构成度目凸轮的外轮廓,活动杆上的第二轴承置于度目凸轮的滑槽内,位于度目凸轮外轮廓的内侧,主体块上的第一轴承置于度目凸轮的外轮廓的外侧,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夹持在度目凸轮的外轮廓上。
进一步地,所述度目凸轮设有磁钢座,磁钢安装在磁钢座内;所述度目凸轮一侧具有滑槽,另一侧具有凸出的电机轴孔;所述磁钢座设置在电机轴孔边上。
本发明的度目控制杆的活动杆上端与主体块通过弹簧连接,弹簧的弹力使活动杆相对主体块逆时针转动,活动杆与主体块下端的两个轴承紧紧夹在度目凸轮的外轮廓上,即滑槽外侧壁构成的运动轨迹;当度目控制杆与度目凸轮之间由于加工原因具有运动间隙时,弹簧的弹力使得两个轴承保持夹紧状态,使度目控制杆只沿着度目凸轮的外轮廓面运动;同时,度目引导块固定在度目控制杆上,避免了度目引导块带动度目运动时产生的运动误差。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轴承夹紧运动轨迹的方法,避免了传动过程中传动间隙所带来的影响,保证了动态度目时,织物不会出现密度变化区域左行与右行变化区域错位现象,保证了织物的编织效率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度目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度目控制杆的主视图。
图4、图5为本发明度目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度目凸轮,11为滑槽,12为电机轴孔,13为滑槽外侧壁,2为度目引导块,3为度目控制杆,31为主体块,32为活动杆,33为第一轴承,34为第二轴承,35为固定孔,36为弯钩,37为销轴,4为弹簧,5为磁钢座,6为磁钢,7为度目控制运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2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