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4048.1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0 | 分类号: | B29C7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热管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元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以金属材料为发热体的电加热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金属丝在高温状态下表面易氧化,由于氧化层不断的增厚,造成了有效通过电流的面积减小,增大了电流的负荷,因此易烧断。碳纤维以其固有的特性赋予了其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它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从而为其在电热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和必然。
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加工出的碳纤维发热管的内部为棒状或束状的碳纤维,在同等体积的外管内所能容纳的发热纤维较少,稳定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的加工工艺,使得经该工艺加工出的碳纤维发热管能具有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得加工出的碳纤维发热管稳定性高、使用寿命更长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纤维编织成长条状的碳纤维丝;
2)将步骤1)所得的碳纤维丝用编织机编织成碳纤维条;
3)将步骤2)所得的碳纤维条交错的缠绕在石英管上;
4)对步骤3)中缠绕在石英管上的碳纤维条进行成型处理;
5)对步骤4)中成型处理后的碳纤维条进行固化处理;
6)将步骤5)中固化后的碳纤维条的两端连接电极;
7)将步骤6)中接入电极后的碳纤维条、钼杆以及钼片按照顺序连接好后装入到纳米加热石英管中;
8)对步骤7)中的纳米加热石英管的两端进行封装处理;
9)将步骤8)中封装处理后的纳米加热石英管两端焊接导线;
10)对步骤9)中焊接导线后的纳米加热石英管进行抽真空处理或向纳米加热石英管充入惰性气体。
作为优选,步骤3)中的成型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取成型剂;
步骤b、将石英管连同碳纤维条整体都浸泡于成型剂内;
步骤c、浸泡1~2h之后,将石英管与碳纤维条整体取出。
作为优选,步骤a中的成型剂由树脂与固化剂按照10:1的比例配比而成。
作为优选,步骤5)中的固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固化炉的温度加热到2000℃±10℃;
步骤二、将碳纤维条放入到固化炉内进行热处理;
步骤三、1~1.5小时后取出固化炉内的碳纤维条。
作为优选,缠绕在石英管上的碳纤维条的两端还套设有石英柱。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石英管的两端增设有石英柱,石英柱套在碳纤维条上,从而就可以利用石英柱来实现碳纤维条的紧固,避免了因碳纤维条的滑动而带来的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由于纳米加热石英管内为真空,而且还具有一定长度的冷却区,这样就能使得纳米加热石英管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两端的压头不容易爆裂开口,从而能够有效延长纳米加热石英管的使用寿命,而且即使在纳米加热石英管发生爆裂时,也不会产生爆炸效果,进而能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发热管的型号以及需要的碳纤维条的长度,将碳纤维编织成长条状的碳纤维丝;
第二步、将长条状的碳纤维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把碳纤维丝编织成3mm左右的碳纤维条;
第三步、把碳纤维条交叉缠绕在石英管上,布满石英管的表面,利用石英管对碳纤维条形成初步的支撑;
第四步、对中缠绕在石英管上的碳纤维条进行成型处理,该成型处理包括下面的步骤:
步骤a、把树脂与固化剂按照10:1的比例配成成型剂;
步骤b、将石英管连同碳纤维条整体都浸泡到成型剂内;
步骤c、浸泡1~2h之后,将石英管与碳纤维条再整体取出。
其中,浸泡时长为1~2h,碳纤维条的浸泡时长最好为1.5小时,因为1.5小时的浸泡时长,成型剂的渗透效果基本达到最大化,也就是说此时的碳纤维条能达到一个较佳的浸泡效果,实现对碳纤维条的初步定型,增强整个碳纤维条的硬度的目的,同时考虑到浸泡的时间再延长,对于碳纤维条的成型效果改变不大,故最好浸泡1.5小时,这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碳纤维条的浸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4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喷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挡光环的复合材料承力筒软模辅助整体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