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杠杆变矩式扭力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4629.5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9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学品 |
主分类号: | B25B13/00 | 分类号: | B25B13/00;B25B23/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52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变矩式 扭力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扳手,尤其涉及一种变矩式扭力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扭力扳手,都以杠杆式扭力扳手为主。这种扭力扳手作用于套筒上的扭矩等于施加在手柄上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这样就可以直接得到施加在套筒和螺母上的扭矩,可以方便的按照规定扭矩来拧紧或放松螺母。但在有些场合,特别是以演示、学习为主的场合,比如在学员训练、比赛时,由于需要频繁操作,如果按照规定扭矩来拧紧螺母,特别容易损坏零件,如果将规定扭矩减小以保护零件,那么操作者将不能得到直观的扭矩大小感觉,不利于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扭力扳手,这种扭力扳手作用于套筒上的扭矩不等于施加在手柄上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而是小于其乘积。操作者按照规定扭矩进行操作,但在套筒上只得到了一个比较小的扭矩,这样既可以使操作者对扭矩的大小有直观的感觉,又可以保护零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把手(1)、上横臂(2)、主动杠杆(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从动杠杆(6)、下横臂(8)、壳体(11)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把手(1)与上横臂(2)之间通过定位孔(13)和定位块(14)定位并连接,定位块(14)与上横臂(2)固接,上横臂(2)可绕壳体(11)轴线旋转,其两端为叉形结构,主动杠杆(3)一端插入此叉形结构内,主动杠杆(3)另一端固接有主动齿轮(4);主动齿轮(4)的轴线与壳体(11)的轴线相交。下横臂(8)上固接有接头(9),下横臂(8)可绕壳体(11)轴线旋转,其两端为叉形结构,从动杠杆(6)一端插入此叉形结构内,从动杠杆(6)另一端固接有从动齿轮(5);从动齿轮(5)的轴线与在壳体(11)的轴线相交。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相互啮合,其位置由齿轮轴(7)定位,齿轮轴(7)由壳体上的齿轮轴孔(10)定位;从动齿轮(5)的齿数与主动齿轮(4)的齿数之比乘以从动杠杆(6)的长度与主动杠杆(3)的长度之比小于1,如果用Z表示齿轮的齿数,L表示杠杆的长度,上述描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Z从/Z主)*(L主/L从)<1。盖板(12)上有一中心孔,接头(9)可以从中心孔中伸出,盖板(12)、壳体(11)与把手(1)三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壳体后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需要拆装螺母时,先在把手上作用一个力,此力通过定位块传递给上横臂,使上横臂旋转,上横臂旋转会带动主动杠杆和主动齿轮绕齿轮轴转动,再带动从动齿轮和从动杠杆转动,最后驱动下横臂旋转,由于(Z从/Z主)*(L主/L从)<1,所以下横臂的旋转速度会快于上横臂的旋转速度,下横臂得到的扭矩会小于上横臂输出的扭矩,即:作用于接头上的扭矩小于施加在行星架上的扭矩,这样就既可以使操作者对扭矩的大小有直观的感觉,又可以保护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学品,未经汪学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4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用套筒扳手
- 下一篇:一种高温高压测试机芯片夹持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