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6445.2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琼;李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美琼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吸浆虫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属于植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而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两种吸浆虫均一年发生一代,遇不良环境幼虫有多年休眠习性,所以也有多年一代的。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越夏。黄淮流域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土表,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蛹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出现后,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随之大量产卵(黄吸浆虫略早于麦红吸浆虫)。黄吸浆虫多产卵于在初抽穗麦株的内外颖里面及其侧片上,一处产5~6粒,卵期7~9天。红吸浆虫多产卵于在已抽穗尚未扬花的麦穗颖间和小穗间,一处3~5粒,卵期3~5天。幼虫孵化后,随即转入颖壳,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取汁液为害。老熟幼虫为害后,爬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珠、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表,钻入土中10~20厘米处作圆茧越夏、越冬。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受害麦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态治理:
(1)施用沃益多或地福来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
2)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虫品种;
(2)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改善农田环境,推广小麦-大豆-小麦或小麦、棉花一体化种植模式,优化组装综防技术;
3)生物控制:
保护和利用天敌;
4)生物防治:
喷洒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液剂4000倍液;
5)物理防治:
及时深翻土壤,对土壤进行消毒,杀灭蛹和卵;
6)化学防治:
(1)小麦播种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虫,于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兑水5kg,喷在2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撤施在地表,耙镕或翻入土表层有效;
(2)在小麦孕穗期撤毒土防治幼虫和蛹,是防治该虫关键时期;当土温15℃时,小麦正处在孕穗阶段,吸浆虫移至土表层开始化蛹、羽化,这时是抵抗力弱的时期,南方麦区于3月下旬-4月上旬冬小麦拔节期,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36%克螨蝇乳油1000倍液;
(3)小麦抽穗开花期防治成虫;小麦抽穗时土温20℃,成虫羽化出土或飞到穗上产卵,这时结合防治麦蚜,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甲敌粉或乙敌粉每亩用2-3kg,必要时喷施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36%克螨蝇乳油1000倍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1)生态治理中的沃益多具体使用方法为在15L水中加入HYT-A150-200ml和HYT-B250-350ml并搅拌均匀,常温下放置2天,加入HYT-C80-120g,再放置1天,加水至250公斤,搅拌均匀后浇灌根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1)生态治理中地福来微生物肥具体使用方法为按照每200-400ml地福来微生物肥兑水15-30公斤,将地福来微生物肥兑水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地表。
本发明中的地福来微生物肥为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菌肥。地福来微生物肥能分解和清除作物体内亚硝酸盐、硫化氢和农药的残留,吸附和降解铬、镍、铅、锡、钴等重金属,它所含的生物活性因子C、G、F,能参与作物内循环,迅速修复受损细胞让食品更安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有机质和腐植酸含量提L,团粒结构形成快,通气保水性好,农作物根系发达、须根长、白根多、活性强,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提高;地福来能够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为小麦提供全面营养,促根壮苗;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及抗病、抗逆能力,对小麦吸浆虫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美琼,未经李美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6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籼稻与糯稻间套作的方法
- 下一篇:防霜柴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