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纳米防水、防油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7963.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查导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宁县鑫源无纺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263;D06M15/256;D06M13/50;D06M13/292;D06M11/46;D06M1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纳米 防水 无纺布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抗菌纳米防水、防油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
一般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光催化抗菌剂为无机纳米材料的抗菌无纺布,抑菌率和杀菌率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纳米抗菌粉体材料的表面积及表面能很大,很容易吸附而发生团聚,要将这种团聚的粒子在“溶剂”中有效地分散且稳定,极不容易。以这种纳米材料有团聚且分散不均匀的催化抗菌剂去生产抗菌无纺布势必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光催化抗菌剂分布在无纺布上的杀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抗菌纳米防水、防油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克服现有浸润剂无法提供过滤毡拒水拒油性能的问题,同时粉沫间不会发生团聚现象,充分混合到硅烷溶剂中,进而均匀喷洒到无纺布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纳米防水、防油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无纺布在浸扎溶液中浸扎,压力1.5-2.5MPa,带液率65%;2)再经过烘箱干燥,制得成品,所述的浸扎溶液包括以下原料按质量份数,甲基苯基硅油型号为285-1 30份和聚丙烯酸脂型号为LI-3 30份、氟碳化合物共聚物5~6份、硅烷偶联剂2-3份、磷酸酯类抗静电剂0.5-1.5份,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浸扎溶液。
所述的浸扎溶液还含有二氧化钛粉沫2~5份、氧化锌粉沫1份、树脂胶0.5~1.5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克服现有浸润剂无法提供过滤毡拒水拒油性能的问题,同时粉沫间不会发生团聚现象,充分混合到硅烷溶剂中,进而均匀喷洒到无纺布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抗菌纳米防水、防油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无纺布在浸扎溶液中浸扎,压力1.5-2.5MPa,带液率65%;2)再经过烘箱干燥,制得成品,所述的浸扎溶液包括以下原料按质量份数,甲基苯基硅油型号为285-1 30份和聚丙烯酸脂型号为LI-3 30份、氟碳化合物共聚物5份、硅烷偶联剂2.5份、磷酸酯类抗静电剂1份,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浸扎溶液,所述的浸扎溶液还含有二氧化钛粉沫2~5份、氧化锌粉沫1份、树脂胶0.5~1.5份,克服现有浸润剂无法提供过滤毡拒水拒油性能的问题,同时粉沫间不会发生团聚现象,充分混合到硅烷溶剂中,进而均匀喷洒到无纺布上。
本发明生产的产品具有防水防油、抗静电无纺布具有耐水压保持率高、环境友好型的特点;浸润剂表面涂覆高温无纺布过滤毡,拒水拒油效果好。经过实际检测用这种配方生产的过滤毡拒水拒油效果达到70%左右,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测定了本发明的无纺布的拒水和拒油性能,测定方法为GB/T4745-1997和AATCC118,无纺布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6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宁县鑫源无纺布有限公司,未经怀宁县鑫源无纺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7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