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8228.7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伟;忻昊;王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石墨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水凝胶内部掺杂领域,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制取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适用于超级电容器、储氢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烯可以被称为最有应用价值的二维纳米材料,其不仅存在非常独特的内部结构,而且具有非常优异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以及电学性质,进而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二维的石墨烯材料其自身尺寸较小,在一些情况下加大了对其进行加工使用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限制了石墨烯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维石墨烯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富含孔隙结构,拥有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以及其他方面性质,因此,在超级电容器、储氢、生物医学、水处理以及新型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研究发现,氮掺杂方法是一种提高石墨烯自身的导电性能的重要手段。将氮掺杂过程引入至制备石墨烯水凝胶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修饰,有望制备出电化学性能相对更佳的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
本专利意在提供一种新型低温氮掺杂方法,制备条件相对更加简单、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条件相对温和、工艺相对简单的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配制过程中保证充分的搅拌和超声,形成分散均匀的片层氧化石墨溶液;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配制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之后进行搅拌和超声,使其充分的混合;
步骤三,对步骤二所配制溶液中加入硫化钠,进行搅拌,使其溶解;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溶液放入烘箱中进行加热;
步骤五,从烘箱取出样品,用清水对样品进行多次的清洗,得到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材料。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三维石墨烯材料富含孔隙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而通过氮掺杂方法对其进行修饰,可以提升其内部孔隙的大小,使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储氢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制备材料时所需药品较为常见,成本较低,同时制备条件较为温和、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XPS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根据如下制备流程,进行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
实施实例1
步骤一,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配制为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和超声,搅拌和超声时间分别为30min;
步骤三,取1mL步骤二所配制氧化石墨烯溶液,配制79g/L碳酸氢铵溶液,并取30μL滴入1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搅拌30min,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四,配制240g/L的硫化钠溶液,并取52μL滴入至步骤三所得溶液中,搅拌30min,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溶液放入烘箱,以90℃的温度加热10小时;
步骤六,加热完成后,从烘箱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清洗5-6次后,所得到材料即为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材料;
实施实例2
步骤一,如实施实例1中步骤一制备氧化石墨烯;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配制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和超声,搅拌和超声时间分别为30min;
步骤三,取1mL步骤二所配制氧化石墨烯溶液,配制79g/L碳酸氢铵溶液,并取30μL滴入1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搅拌30min,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四,配制240g/L的硫化钠溶液,并取52μL滴入至步骤三所得溶液中,搅拌30min,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溶液放入烘箱,以90℃的温度加热10小时;
步骤六,加热完成后,从烘箱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清洗5-6次后,所得到材料即为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材料。
实施实例3
步骤一,如实施实例1中步骤一制备氧化石墨烯;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配制为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和超声,搅拌和超声时间分别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8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