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加热区温度解耦主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8916.3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温度 主从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多加热区温度解耦主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常规的多环控温方法,从最低加工零件炉温温度点和最高温度点间均匀选取的m个温度点,测量m个不同温度点,即SVS0、SVS1、…、SVSm-1的温度均匀性,并作出各测温点的均匀性曲线,记录下相应测温点下n个加热区的稳态时的实际温度,即PV0S0、PV0S1、…、PV0Sm-1;PV1S0、PV1S1、…、PV1Sm-1;…;PVn-1S0、PVn-1S1、…、PVn-1Sm-1;
第二步,将m个不同测温点确定为各温区的典型温度耦合点,以耦合点温度均匀性为依据,设置 n个2×m维解耦数组VC,其中每一个解耦数组第一列m个元素分别为m个温度点,即SVS0、SVS1、…、SVSm-1,第二列分别对应为相应温区的m个测温点时该温区稳态时的实际温度,即PVS0、PVS1、…、PVSm-1;
有n个温区,就设定n个解耦数组,但是如果将某一温区作为主控温区,那么相应的解耦数组的第二列元素与第一列数组设置相同,其余n-1个温区为从控制区;
第三步,根据n个2×m维解耦数组VC,以耦合点温度,即解耦数组VC的第一列元素为横坐标,各区在耦合点的实际温度,即解耦数组VC的第二列元素为纵坐标,由n×m个点构成的n条耦合曲线,对于主控区则为一条45°直线,其余各区由m个点拟合成该区的耦合曲线;
第四步,将主控区的耦合曲线减去其余各温区耦合曲线得到的偏差PVB,再与设定值SV相加得到新的设定值SV1,再将此新的设定值SV1和温区实际温度PV送到的PID调节器中参与控制计算,然后输出到功率调节器调节加热器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加热区温度解耦主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三加热区温度解耦多环控制方法,其步骤包括如下:
第一步,对三加热区控制系统,从炉温最低零件加工温度点和最高温度点间均匀选取的8个温度点,在耦合状态下进行8个温度点的温度均匀性测试,并做好稳态曲线的记录,
第二步,根据8个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均匀性曲线确定为各温区的典型温度耦合点,以耦合点温度均匀性为依据,设置 3个2×8维解耦数组VC,其中每一个解耦数组第一列8个元素分别为8个测温点温度,第二列分别对应为相应温区的8个测温点时该温区稳态时的实际温度;就设定3个解耦数组,但是如果将第0温区作为主控温区,那么相应的解耦数组的第二列元素与第一列数组设置相同;
第三步,根据3个2×8维解耦数组VC,以耦合点温度,即解耦数组VC的第一列元素为横坐标,各区在耦合点的实际温度,即解耦数组VC的第二列元素为纵坐标,由3×8个点构成的3条耦合曲线,对于主控区则为一条45°直线L0,第1区由8个点拟合成该区的耦合曲线L1,第2区由8个点拟合成该区的耦合曲线L2;
第四步,令由主控区VC向量构成的曲线为理想曲线L0,由从控制1区和2区的VC向量构成的曲线为温度耦合曲线分别为L1、L2,那么在某一输入SV处,PVB0=L0(SV)-L0(SV),PVB1=L0(SV)-L1(SV),PVB2=L0(SV)-L2(SV);将主控区的耦合曲线L0减去其余各温区耦合曲线L1、L2得到的偏差PVB1、PVB2,再与设定值SV相加得到新的设定值SV1,再将此新的设定值SV1和温区实际温度PV送到的PID调节器中参与控制计算,然后输出到功率调节器调节加热器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加热区温度解耦主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VB-为主控区的耦合曲线减去其余各温区耦合曲线得到的偏差,即解耦输出值, SV1-为PVB与SV相加得到的新的设定值,即解耦后的设定温度,VC--解耦向量,解耦向量VC为2×8维数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89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