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8947.9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9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颖;李爱芳;陈刚;刘晨东;刘昌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快速 升温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增加,道路工程建设及养护维修对于资源、环境、经济等消耗巨大,因此节省道路建设投资费用、提高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以及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成为道路建设的目标和动力。目前,公路建设领域的发展普遍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一种以废旧橡胶为原材料的添加剂可以很好的保留胶粉特性,提高道路综合性能,尤其是抗车辙性能,同时还是一种废物高效利用的良好手段。但制备该添加剂需要快速升温、降温的设备,现有的热油加热设备很难满足该添加剂对于温度梯度的要求;并且大多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针对上述设备的不足以及制备橡胶添加剂的实际需要,亟需研发一种大温度梯度快速升温/降温的生产设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快速升温/降温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快速升温/降温设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提高加热/降温效率,加热均匀,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包括有液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
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气体回收口、循环进气口、热量交换管、加气口、出气口、气体循环轴、气体分配阀口和气体输送通道,所述热量交换管设置在液循环系统内,热量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为加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循环进气口,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一端,所述气体循环轴上部设置有多个气体分配阀口;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罐、搅拌电机、叶片螺旋轴和叶片,所述搅拌罐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罐内部设置的叶片螺旋轴,叶片螺旋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螺旋轴套设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外表面上,所述叶片螺旋轴相对于气体循环轴做相对转动,所述气体输送通道设置在叶片长度方向上。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液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进油口、循环出油口和搅拌罐壳体,所述循环进油口和循环出油口分别与搅拌罐壳体相连接,所述搅拌罐壳体为中空的双层结构。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气体分配阀口为扇形结构。采用扇形的阀口设计,当叶片上的气体喷出通道对准阀口扇形通道内时,气体喷出,当叶片处于其他位置时,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可通过调整扇形的角度,调整气体喷出的零界位置,从而保证叶片处于原材料内部搅拌的时候气体喷出,每个叶片之中均设有气体喷口,气体喷口采用向外扩散的喇叭形设计,起到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分散喷出气体的作用。在拌合罐内部形成气体喷口-固体粒料-气体回收口之间的循环,大大的增加了热交换速率。气体加压器实现对整个循环的动力提供。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搅拌罐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投料口和卸料口,在投料口和卸料口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热量交换管为螺旋形,起到良好的热量交换作用。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循环气体回收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罐壳体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8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