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香杏仁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9489.0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东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香 杏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及其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香杏仁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悉,每500g的杏仁中含蛋白质120g、脂肪240g、钙649mg、铁25mg、还有多种维生素。另外,杏仁中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钙含量是牛奶的3倍,钾含量是牛奶的4倍,而磷含量则是牛奶的6倍。苦杏仁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祛痰、止咳、润肠等作用。
杏仁露属绿色植物蛋白饮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杏仁露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份。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本发明的清香杏仁露,围绕杏仁露加工新工艺进行研究,旨在改进传统杏仁露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杏仁露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污染并降低企业废水处理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得的杏仁露蛋白质含量高于传统生产工艺产品,减少原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杏仁露具有杏仁独特的清香气味、口感细腻香甜,无其他异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香杏仁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杏仁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杏仁110-120、竹笋30-40、秋葵9-13、荷花6-9、芦荟11-15、香榧子4-5、白砂糖15-20、单甘脂、蔗糖酯、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钾、果胶酶、水适量;
杏仁露的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杏仁放入清水中浸泡1-2天,控制在25-30℃,中间换水1-2次,再放入温度为90℃、PH为9的苏打溶液中浸泡5分钟进行脱皮,得脱皮杏仁;
(2)将脱皮杏仁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精油,得到杏仁渣;
(3)将步骤2的杏仁渣与竹笋、秋葵、香榧子混合后用磨浆机粗磨,再过胶体磨细磨两遍之后,滤掉沉渣,得杏仁浆;
(4)将步骤3的杏仁浆中放入0.05%-0.08%的果胶酶搅拌均匀,调节PH为3,在45-55℃温度条件下酶解2小时,得酶解浆;
(5)将荷花、芦荟加入适量水研磨成浆,与白砂糖混合后加热煮沸,得混合浆;
(6)将单甘脂、蔗糖酯、海藻酸钠、杏仁精油及其它剩余成分混合,依次投入步骤4的酶解浆中,再加入步骤5的混合浆、适量水混合均匀,加热煮沸,再用200目筛过滤,用均质机进行2次均质,均质压力分别为30MPa、60MPa,灭菌后装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清香杏仁露,添加的竹笋具有清热消痰、利膈爽胃、消渴益气等功效。制得的杏仁露细腻如玉、香味独特,具有润肺止咳、调节血脂、清热化痰、开胃健脾的作用。将竹笋与芦荟的鲜嫩清香、香榧子的芳香微甜融入杏仁的浓香中,不仅香味清香、味道可口,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称取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杏仁115、竹笋35、秋葵12、荷花8、芦荟14、香榧子4、白砂糖17、单甘脂、蔗糖酯、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钾、果胶酶、水适量;
杏仁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杏仁放入清水中浸泡2天,控制在26℃,中间换水2次,再放入温度为90℃、PH为9的苏打溶液中浸泡5分钟进行脱皮,得脱皮杏仁;
(2)将脱皮杏仁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精油,得到杏仁渣;
(3)将步骤2的杏仁渣与竹笋、秋葵、香榧子混合后用磨浆机粗磨,再过胶体磨细磨两遍之后,滤掉沉渣,得杏仁浆;
(4)将步骤3的杏仁浆中放入0.08%的果胶酶搅拌均匀,调节PH为3,在47℃温度条件下酶解2小时,得酶解浆;
(5)将荷花、芦荟加入适量水研磨成浆,与白砂糖混合后加热煮沸,得混合浆;
(6)将单甘脂、蔗糖酯、海藻酸钠、杏仁精油及其它剩余成分混合,依次投入步骤4的酶解浆中,再加入步骤5的混合浆、适量水混合均匀,加热煮沸,再用200目筛过滤,用均质机进行2次均质,均质压力分别为30MPa、60MPa,灭菌后装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东,未经杨世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