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中耳炎的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0338.7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2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子和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K36/8945;A61P27/16;A61K33/28;A61K35/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耳炎 饮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的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 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 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 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 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 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 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 染诱发中耳炎。4.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 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5.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血液黏 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6.长时 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1.化脓性中耳炎(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 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 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2)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 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 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 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② 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 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③耳流脓是 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 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④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 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⑤耳 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2.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1)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 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 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 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 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4)耳鸣一般 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 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5)耳镜检查急性期 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 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 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 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 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子和,未经张子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0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