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运行耐张线夹最大载流量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2146.X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黎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刘巧霞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运行 耐张线夹 最大 流量 测试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在线运行耐张线夹最大载流量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测量耐张线夹表面各测温点的温度分布、环境温度、线夹两端电压、载流量;
(2)建立一热路模型,在该热路模型中,各个测温点之间视为存在一铝的热阻,同时各个测温点之间还视为并联一空气热阻;每个测温点上各有一个热源,作为热路模型的热源;
(3)计算所述热路模型中各个铝的热阻和空气热阻的阻值,进而得到每个铝的热阻传导的发热功率和每个空气热阻散失的发热功率,再根据载流量、传导的发热功率、散失的发热功率计算在线运行时耐张线夹各部分的运行电阻的阻值;
(4)根据所述热路模型,通过已知的运行电阻和环境温度计算出在不同载流量的情况下各测温点的温度,以架空导线不超过70℃和耐张线夹不超过80℃为约束条件,计算出该耐张线夹最大的允许载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运行耐张线夹最大载流量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耐张线夹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耐张管、引流板、第二耐张管,在线测量耐张线夹表面的温度分布时,选取五个测温点,第一个测温点在距离耐张线夹输入端l1处的架空线处,第二个测温点在第一耐张管上,第三个测温点在引流板上,第四个测温点在第二耐张管上,第五个测温点在距离耐张线夹输出端l5处的架空线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运行耐张线夹最大载流量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个测温点在第一耐张管靠近耐张线夹输入端的一端,第三个测温点在引流板的中间位置,第四个测温点在第二耐张管靠近耐张线夹输出端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线运行耐张线夹最大载流量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的热路模型如下:
所述五个测温点分别为S1、S2、S3、S4、S5,5个测温点分别对应有5个空气热阻RE1、RE2、RE3、RE4、RE5,S1、S2之间串联铝的热阻R1,S2、S3之间串联铝的热阻R2,S3、S4之间串联铝的热阻R3,S4、S5之间串联铝的热阻R4;两两测温点之间通过铝的热阻传导发热功率,分别记为Q2、Q4、Q6、Q8;各测温点通过空气热阻散失发热功率,分别记为Q1、Q3、Q5、Q7、Q9;各测温点都分别有一个电阻发热功率作为热源,分别记为Qs1、Qs2、Qs3、Qs4、Qs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21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