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涂抹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2654.8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0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姚亚双;田先明;雷中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抹料,包括:石小粒,所述石小粒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49‑90%;镁橄榄石熟料,所述镁橄榄石熟料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10‑51%,且所述镁橄榄石熟料的耐火度大于1580℃;聚丙烯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0.01‑0.04%;其中,所述石小粒和所述镁橄榄石熟料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生成一硅酸盐化合物,使得所述涂抹料达到一烧结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溢流槽涂抹料抗渣侵蚀性能差,且不具备自动解体性能,长时间使用时还会引起过度烧结等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抹料。
背景技术
中间包车是放置和运送中间包的设备:在浇铸前,中间包车载着预热好水口的中间包开到结晶器上方,对准结晶器中心位置即可开浇;浇铸完毕或发生事故不能继续浇铸时,中间包车可迅速离开浇铸位置。为实现多炉连浇可实施快速更换中间包的操作,每台连铸机通常配有两台中间包车,对称布置在结晶器两边。在连续铸钢生产过程中,中间包内钢渣会因钢水液面过高而溢流,为了保护设备不受损坏,中间包车上设有专门的溢流槽。
然而,随着钢铁行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降本增效的压力越来越大,炼钢用耐火材料的寿命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耐火材料制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溢流槽涂抹料抗渣侵蚀性能差,且不具备自动解体性能,长时间使用时还会引起过度烧结和不易自动翻包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抹料,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溢流槽涂抹料抗渣侵蚀性能差,且不具备自动解体性能,长时间使用时还会引起过度烧结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抹料,包括石小粒,所述石小粒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49-90%;镁橄榄石熟料,所述镁橄榄石熟料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10-51%,且所述镁橄榄石熟料的耐火度大于1580℃;聚丙烯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在所述涂抹料中质量占比0.01-0.04%;其中,所述石小粒和所述镁橄榄石熟料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生成一硅酸盐化合物,使得所述涂抹料达到一烧结度;且所述涂抹料至少具备下述性能中的一种:自动解体性能、涂抹性能、抗渣侵蚀性能、水分排出性能和涂抹料硬结性能。
可选的,所述镁橄榄石熟料的耐火度大于1890℃。
可选的,所述石小粒至少包括CaCO3和CaO。
可选的,所述镁橄榄石熟料至少包括MgO和SiO2。
可选的,在所述石小粒中,所述CaO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52%。
可选的,在所述镁橄榄石熟料中,所述MgO的质量百分含量大于等于41%。
可选的,所述石小粒的粒度小于等于5mm;且粒度在3-5mm之间的石小粒占所述石小粒总质量的30~50%;粒度在1-3mm之间的石小粒占所述石小粒总质量的20~30%;粒度在0.088-1mm之间的石小粒占所述石小粒总质量的20~30%。
可选的:所述镁橄榄石熟料的粒度小于等于1mm;且粒度在0.088-1mm之间的镁橄榄石熟料占所述镁橄榄石熟料总质量的10~30%。
本发明提供的涂抹料,
一方面,原料品种少,仅包括石小粒、镁橄榄石熟料和聚丙烯纤维,生产工艺更简单,有效降低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由于大量采用了石小粒(石灰石的筛下料)生产成本更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又一方面,通过将石小粒的分量控制在49~90%,使得涂抹料具有适当的物理强度和自动解体性能。同时镁橄榄石熟料的分量控制在10~51%,使得涂抹料具有较好的涂抹性能、抗渣侵蚀性能、高温使用性能。另外丙烯纤维的分量控制在0.01~0.04%,使得涂抹料施工完后水分及时排出、涂抹料较快硬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2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视可插管抗返流喉罩
- 下一篇:呼吸内科用人工导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