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3001.1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周剑平;王治业;王沛雅;丁品;张军;郭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肃 贝母 试管 鳞茎 培育 方法 | ||
1.一种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外植体将贝母掰成鳞瓣和鳞心,对外植体消毒,然后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具体诱导方法是,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6-25℃,黑暗条件下培养,在鳞心或鳞瓣的基部诱导出原球茎;
对于鳞心,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 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茉莉酸甲酯1-5mg/L;
对于鳞瓣,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 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茉莉酸甲酯1-5mg/L、吲哚乙酸2-4mg/L;培养基的pH值为5.5-6.5。
2.一种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外植体将贝母掰成鳞瓣和鳞心,对外植体消毒,然后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具体诱导方法是,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6-25℃,黑暗条件下培养,在鳞心或鳞瓣的基部诱导出原球茎;
对于鳞心,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 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萘乙酸或吲哚乙酸2-4mg/L;
对于鳞瓣,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茉莉酸甲酯1-5mg/L、水杨酸10-30mg/L;培养基的pH值为5.5-6.5。
3.一种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外植体将贝母掰成鳞瓣和鳞心,对外植体消毒,然后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具体诱导方法是,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6-25℃,黑暗条件下培养,在鳞心或鳞瓣的基部诱导出原球茎;
对于鳞心,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 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水杨酸10-30mg/L;
对于鳞瓣,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 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1-5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茉莉酸甲酯1-5mg/L、萘乙酸2-4mg/L;培养基的pH值为5.5-6.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原球茎的生长与膨大步骤,将诱导出的原球茎接种于下列生长膨大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3-20℃,黑暗条件下培养,原球茎逐渐生长膨大;具体培养基配方见下: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酸水解酪蛋白500-2000mg/L、酵母提取物500-2000mg/L、水杨酸30-50mg/L、油菜素内酯0.1-0.5mg/L、吲哚乙酸或萘乙酸2-4mg/L;培养基中pH值为5.5-6.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原球茎的生长与膨大步骤,将诱导出的原球茎接种于下列生长膨大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3-20℃,黑暗条件下培养,原球茎逐渐生长膨大;具体培养基配方见下: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酸水解酪蛋白500-2000mg/L、酵母提取物500-2000mg/L、水杨酸30-50mg/L、烯效唑2-6mg/L、吲哚乙酸或萘乙酸2-4mg/L;培养基中pH值为5.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30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壳山核桃细胞胚胎组织培养的方法
- 下一篇:雪莲果的快速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