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泡沫驱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3938.9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社;丁其杰;韩长喜;刘哲;张荣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濮阳市科洋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6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泡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泡沫驱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二氧化碳驱油属于油田的注气开发,注入气驱替原油时,可与原油混相,形成气-液混相驱替,消除了相界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气驱效率。但气体流度比水还要高,而且气、油之间密度差极大,存在粘性指进与重力超覆现象严重的不足。
泡沫驱油时会形成气体作为分散相、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分散介质的混合体系-泡沫,具有比气体、表面活性剂溶液高得多的视粘度,其在油层中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远远高于注入水或气体,从而改善了驱油剂和油的流度比,增加了驱油剂的波及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二氧化碳泡沫驱油的方法,应用于低渗透率、高矿化度地层条件下的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碳泡沫驱油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低渗透率高矿化度地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含起泡剂的水溶液采用交替注入的方式,提高驱油效率,所述低渗透率为渗透率在1-10mD范围,所述高矿化度为矿化度小于100g/L。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交替注入的方式,二氧化碳与含起泡剂的水溶液总段塞注入量在0.3-0.6PV。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交替注入的方式,二氧化碳与含起泡剂的水溶液两种流体每次交替注入量在0.05-0.2PV。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起泡剂为具有较好起泡性能及较好耐盐性能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1214)或两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1214)或两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CAB-35)的使用浓度为0.3-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二氧化碳泡沫驱油方法,操作简单,结合了二氧化碳驱油和泡沫驱油的优点,弥补了其各自单独使用时的缺点,可在低渗透率、高矿化度条件下明显提高驱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具体驱替曲线图;
图2为实施例2具体驱替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例1
配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1214)质量分数为0.3%,NaCl含量为60g/L的水溶液。
以下步骤均在模拟地层温度50℃条件下进行。
对直径2.50cm,长度10.0cm,进行饱和水、饱和油处理。本次实验岩心参数为:孔隙度15.19%,孔隙体积7.364mL,气测渗透率8.035mD,原始油饱和度44.3%。
对上述岩心进行水驱油至出口含水98%以上,注入压力为4.0MPa,此时水驱油效率为28.2%。
在注入压力4.0MPa的条件下,注入配制的表面活性剂溶液0.1PV,二氧化碳气体0.1PV,交替注入三次,总注入量为0.6PV。
后续水驱油至出口含水98%以上,此时总驱油效率为41.4%,相比于水驱油效率提高了13.2%,具体驱替曲线见附图1。
实例2
配制两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质量分数为0.3%,NaCl含量为60g/L的水溶液。
以下步骤均在模拟地层温度50℃条件下进行。
对直径2.50cm,长度10.0cm,进行饱和水、饱和油处理。本次实验岩心参数为:孔隙度14.89%,孔隙体积7.180mL,气测渗透率7.271mD,原始油饱和度52.5%。
对上述岩心进行水驱油至出口含水98%以上,注入压力为4.0MPa,此时水驱油效率为27.4%。
在注入压力4.0MPa的条件下,注入配制的表面活性剂溶液0.1PV,二氧化碳气体0.1PV,交替注入三次,总注入量为0.6PV。
后续水驱油至出口含水98%以上,此时总驱油效率为41.8%,相比于水驱油效率提高了14.4%,具体驱替曲线见附图2。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当将此理解为本发明所上述的主题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原理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濮阳市科洋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西北大学;濮阳市科洋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3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掘进工作面迎头卸压钻孔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井眼清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