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6627.8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明;张炼;张园园;路敬原;金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星;付曼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交易 流程 失效 节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商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普及,对交易失败的分析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不仅能够提高电子交易的成功率、提升交易安全性能,还有助于发现各交易节点的瓶颈,以及优化整个交易系统的稳定性。
现有的交易失败分析一般是基于成功率和TPS的故障研判方法,这种交易失败分析只能做定性研判,对于交易流程/路径中的某节点发生的故障,无法准确定位。通常的情况是在一个失效场景中,多个节点会同时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失败或波动,从而很难准确地从中筛选定位出真正的失效节点。而为求得定位失效节点的准确度,又往往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巨额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其能够准确并高效地定位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获取失败交易集,失败交易集包括多条失败交易记录;b)、基于交易流程确定至少一个监控维度;c)、确定每一监控维度分别对应的失败交易概率以及与失败交易集的相关度;d)、对各监控维度对应的相关度进行排序,基于最高相关度对应的监控维度确定失效节点。
优选地,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e):确定失效节点的失效程度和/或失效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能够准确并高效地定位交易流程中最可能的失效节点。即使在某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定位最可能的失效节点。该方法实施简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在保证失效节点定位的准确度的情况下,不需要对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效率更高。该方法适合在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与失败交易集。
图2示出两个不同场景中同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与失败交易集。
图3示出三个不同场景中相同及不同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与失败交易集。
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的流程。
图5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监控维度”是至对某一判定的符合与否,符合该判定的交易记录形成为该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
依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与失败交易集存在交集,该交集即为该监控维度对应的失败交易记录的集合。本文所指“失败交易集”来源于电子交易数据库中,其可以表示失败交易记录全体的集合,也可以表示某一类型交易故障引起的失败交易记录的集合。
对于某一监控维度,其对应的失败交易记录的数量与失败交易集中失败交易记录的数量之比定义为该监控维度对应的失败交易概率。
本文所指集合的“面积”指该集合包含的交易记录的数量。
如图1所示,A表示某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B表示失败交易集,可见,两者之间存在交集AB,以两个圆的重叠部分示出,AB即为该监控维度对应的失败交易记录的集合。该监控维度对应的失败交易概率可以表示为,即也可以按重叠部分AB的面积与集合A的面积之比来计算。
图2示出两个场景,第一场景中,A表示某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B表示第一类型交易故障对应的失败交易集;第二场景中,A表示同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C表示第二类型交易故障对应的失败交易集。可见,即使两个不同场景中该监控维度对应的失败交易概率相同(因,从而),但实际交易故障却不同。
依照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基于成功率的故障研判方法,无法分辨不同的实际交易故障,进而无法确定交易流程中的失效节点。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交易流程中失效节点的方法,其引入监控维度与失败交易集的相关度来分辨不同的实际交易故障(例如上述情形)。监控维度与失败交易集的相关度可定义为。其中,A表示某一监控维度对应的交易记录的集合,B表示失败交易集,Area(A||B)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6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