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芪生脉饮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6718.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友江;杨燕;孙理城;谭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14;A61K47/26;A61K47/02;A61K47/3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冯年群 |
地址: | 312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芪 生脉饮 浸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芪生脉饮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所述黄芪生脉饮浸膏粉由黄芪生脉饮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经干燥、筛分或干燥、粉碎、筛分获得,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本发明针对粘度大的黄芪生脉饮浸膏,进行辅料选择、处方设计和工艺优化,获得了具有良好的外观、流动性和抗湿性的黄芪生脉饮浸膏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黄芪生脉饮浸膏干燥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成本难以降低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制粒和灌装奠定基础,另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干燥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芪生脉饮(HQSMY)浸膏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HQSMY浸膏是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原料提取得到的淡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清液体,经浓缩得到。HQSMY浸膏中含大量多糖,粘度大,干燥困难。采用传统干燥或真空干燥,干燥效率低,且粉碎困难,所得粉末吸湿性强,流动性差,混合性差。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虽然能直接制备粉末,但生产成本高,设备要求高,所得粉末仍然存在吸湿性强,流动性差,混合性差等问题。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048765A,公布日2011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防止中药浸膏粉吸潮结块的方法,其是在中药浸膏粉中添加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防结块剂;其中的防结块剂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构成:氧化镁1-10 份、超细二氧化硅1-10 份。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采用辅料少、防潮、抗结效果好。但其仍具有下述不足:该方法是将中药浸膏制成粉末后,在与防结块剂混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浸膏制粉存在的问题,且在混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粉末吸潮、混合不均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HQSMY浸膏粉。该HQSMY浸膏粉外观形状好,稳定性好,不易吸湿,可以用于制粒及胶囊灌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QSMY浸膏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HQSMY浸膏粉,所述HQSMY浸膏粉由HQSMY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均匀,经干燥、筛分或干燥、粉碎、筛分获得,所述辅料为磷酸氢钙、L-HPC、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传统中药浸膏干燥采用的高温烘干技术耗时长达数天,且对于多糖含量较多的浸膏(如HQSMY浸膏)难以干燥彻底,干燥获得的产品易结块,为后期的粉碎等带来了极大困难;而冷冻干燥等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难以降低,传统工艺得到的浸膏粉末稳定性极差,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潮,通常需要通过一体化设备制备颗粒剂或胶囊。
本发明中选取了优良的辅料,将HQSMY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极易混合均匀,均匀度高,混合均匀后采用烘箱干燥的方式即能够在数小时内快速干燥,干燥效率高,然后筛分得到流动性好、颗粒均匀的浸膏粉末,解决了HQSMY浸膏粉末易吸湿的缺陷,得到的HQSMY浸膏粉在2~2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抗吸湿性,可用于制粒和胶囊灌装,而不需要对制粒和胶囊灌装的湿度环境做苛刻的要求,即可保证制粒和胶囊灌装的品质。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的密度为1.1-1.4g/ml,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2-1:10。HQSMY浸膏与辅料的配比在此范围内时,二者混合后混合物料即呈粉状,采用烘箱干燥或微波干燥后,即得干燥的HQSMY粉末,获得的HQSMY浸膏粉的外观形状、流动性和抗吸潮性性能较佳,颗粒状物料少,经筛分后筛面物少,HQSMY浸膏粉一次得率高。
优选的,所述HQSMY浸膏的密度为1.2-1.3g/ml,HQSMY浸膏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3-1:5。HQSMY浸膏的含水量及与辅料的配比在此范围内时为最优设计,获得的HQSMY浸膏粉的外观形状、流动性和抗吸潮性性能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6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