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金针菇废弃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7504.6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邬建国;梁小华;王新风;纪丽莲;施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金针菇 废弃物 制备 吸附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金针菇废弃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吸附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处理废水的新技术,其中生物吸附剂的研究成为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活性生物体和非活性生物体均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性能,而且失去生物活性的生物体吸附能力更强,这说明非活性生物质用于制造活性吸附剂具有潜在优势。目前,人们利用农业副产物,如木屑、树皮、米糠、玉米皮等作为吸附剂除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备受关注。金针菇废弃物一般情况下都作为厨余垃圾或农业废弃物丢掉。该废弃物中有一部分可作为吸附剂能够对染料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且为农业副产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用它来开发吸附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于金针菇废弃物利用较多的是金针菇菌糠和下脚料,其中多用于提取多糖,如张良等人的“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艺”(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6期)、王丽威等人的“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工艺(英文)”(食品科学,2012年14期),但提取完后的残渣无后续处理技术的相关报道。也有报道利用金针菇菌糠和下脚料进一步栽培食用菌的报道。综上所述,尚未发现利用金针菇废弃物开发活性吸附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金针菇废弃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对金针菇废弃物进行活性吸附剂开发,该方法获得的吸附剂吸附性能接近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且对难降解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选用的金针菇废弃物涉及菌糠、下脚料以及金针菇多糖提取残渣,广泛应用于金针菇栽培及深加工企业,产品收率高,产品吸附性能强,经济效益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是:金针菇废弃物经烘干后粉碎,过筛,得吸附剂。
其中,该吸附剂的进一步的制备方法是:
(1)金针菇废弃物经烘干后粉碎,过筛;
(2)步骤(1)处理后的废弃物化学活化碳化;
(3)步骤(2)活化碳化后清洗至中性,烘干,粉碎过筛,得活性吸附剂。
其中,步骤(1)中,金针菇废弃物为金针菇菌糠、金针菇下脚料或金针菇多糖提取残渣。
其中,步骤(1)中,金针菇废弃物先清水浸洗自身所带色素,并在10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再粉碎设备进行粉碎,并过20目筛。
其中,步骤(2)中,步骤(1)处理后的废弃物化学活化碳化,化学活化碳化条件是:微波辅助质量浓度30-70 % 的KOH或焦磷酸溶液进行活化炭化,活化炭化温度控制在300℃以上,活化碳化40min。
其中,步骤(3)中,步骤(2)活化碳化后产物进一步用清水进行清洗至中性,烘干,粉碎设备进行粉碎过60目筛,得活性吸附剂。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金针菇废弃物制备成活性吸附剂,开拓了食用菌废弃物资源化开发的新方向,活性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达到120 mg/g以上,接近商品活性炭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金针菇菌糠用清水浸泡直至无色,100℃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得吸附剂;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达到2mg/g,用于大面积、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吸附治理。
实施例2 :金针菇下脚料100℃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得吸附剂;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达到1.2 mg/g,用于大面积、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吸附治理。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获得的吸附剂进一步通过微波辅助质量浓度50 % KOH活化碳化,温度400℃,时间40 min,活化炭化后清洗至中性,再粉碎过60目筛,得吸附剂;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达到125 mg/g。
实施例4 :金针菇菌糠通过多糖提取后的残渣,通过烘干后进一步通过微波辅助质量浓度30 % KOH活化碳化,温度450℃,时间40 min,活化炭化后清洗至中性,再粉碎过60目筛,得吸附剂;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达到151 mg/g。
实施例5:将实施例2获得的吸附剂进一步通过微波辅助质量浓度70 % KOH活化碳化,温度300℃,时间40 min,活化炭化后清洗至中性,再粉碎过60目筛,得高吸附剂;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达到121 m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